包含信息系统安全运维事件统计的词条

来源网友投稿 727 2023-02-17

本站部分文章、图片属于网络上可搜索到的公开信息,均用于学习和交流用途,不能代表睿象云的观点、立场或意见。我们接受网民的监督,如发现任何违法内容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邮箱jiasou666@gmail.com 处理。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信息系统安全运维事件统计,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信息系统安全运维事件统计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运维安全审计系统的相关厂商产品介绍

目前信息系统安全运维事件统计, 已经有相关多的厂商开始涉足这个领域信息系统安全运维事件统计,如信息系统安全运维事件统计:江南科友、绿盟、齐治、金万维、极地、北京普安思等,这些都是目前行业里做的专业且受到企业用户好评的厂商,但每家厂商的产品所关注的侧重又有所差别。
以金万维运维安全审计系统SSA为例,其产品更侧重于运维安全管理,它集单点登录、账号管理、身份认证、资源授权、访问控制和操作审计为一体的新一代运维安全审计产品,它能够对操作系统、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数据库等操作过程进行有效的运维操作审计,使运维审计由事件审计提升为操作内容审计,通过系统平台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溯源来全面解决企业的运维安全问题,进而提高企业的IT运维管理水平。 1、SSA是什么——运维安全审计系统
SSA运维审计系统集单点登录、账号管理、身份认证、资源授权、访问控制和操作审计为一体的新一代运维安全审计产品,它能够对操作系统、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数据库等操作过程进行有效的运维操作审计,使运维审计由事件审计提升为操作内容审计,通过系统平台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溯源来全面解决企业的运维安全问题,进而提高企业的IT运维管理水平
2、SSA系统功能
健全的用户管理机制和灵活的认证方式
为解决企业IT系统中普遍存在的因交叉运维而产生的无法定责的问题,SSA系统平台提出了“集中账号管理“的解决办法;集中帐号管理可以完成对帐号整个生命周期的监控和管理,而且还降低了企业管理大量用户帐号的难度和工作量,同时,通过统一的管理还能够发现帐号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制定统一、标准的用户帐号安全策略。针对平台中创建的运维用户可以支持静态口令、动态口令、数字证书等多种认证方式;支持密码强度、密码有效期、口令尝试死锁、用户激活等安全管理功能;支持用户分组管理;支持用户信息导入导出,方便批量处理。
细粒度、灵活的授权
系统提供基于用户、运维协议、目标主机、运维时间段(年、月、日、周、时间)等组合的授权功能,实现细粒度授权功能,满足用户实际授权的需求。授权可基于:用户到资源、用户组到资源、用户到资源组、用户组到资源组。
单点登录功能是运维人员通过SSA系统认证和授权后,系统根据配置策略实现后台资源的自动登录。保证运维人员到后台资源帐号的一种可控对应,同时实现了对后台资源帐号的口令统一保护与管理。系统提供运维用户自动登录后台资源的功能。SSA能够自动获取后台资源帐号信息并根据口令安全策略,定期自动修改后台资源帐号口令;根据管理员配置,实现运维用户与后台资源帐号相对应,限制帐号的越权使用;运维用户通过SSA认证和授权后,SSA根据分配的帐号实现自动登录后台资源。
实时监控
监控正在运维的会话:信息包括运维用户、运维客户端地址、资源地址、协议、开始时间等;监控后台资源被访问情况,提供在线运维操作的实时监控功能。针对命令交互性协议,可以实时监控正在运维的各种操作,其信息与运维客户端所见完全一致。
违规操作实时告警与阻断
针对运维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操作风险,SSA根据用户配置的安全策略实施运维过程中的违规操作检测,对违规操作提供实时告警和阻断,从而达到降低操作风险及提高安全管理与控制的能力。对于非字符型协议的操作能够实时阻断。
字符型协议的操作可以通过用户配置的命令行规则进行规则匹配,实现告警与阻断。告警动作支持权限提升、会话阻断、邮件告警、短信告警等。对常见协议能够记录完整的会话过程
SSA系统平台能够对常见的运维协议如SSH/FTP/Telnet/SFTP /Http/Https/RDP/X11/VNC等会话过程进行完整的记录,以满足日后审计的需求;审计结果可以录像和日志两种方式呈现,录像信息包括运维用户名称、目标资源名称、客户端IP、客户端计算机名称、协议名、运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运维时长等信息
详尽的会话审计与回放
运维人员操作录像以会话为单位,能够对用户名、日期和内容进行单项定位查询和组合式定位查询。组合式查询可按照运维用户、运维地址、后台资源地址、协议、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操作内容中关键字等组合方式进行;针对命令字符串方式的协议,提供逐条命令及相关操作结果的显示:提供图像形式的回放,真实、直观、可视地重现当时的操作过程;回放提供快放、慢放、拖拉等方式,针对检索的键盘输入的关键字能够直接定位回放;针对RDP、X11、VNC协议,提供按时间进行定位回放的功能。
丰富的审计报表功能
SSA系统平台能够对运维人员的日常操作、会话以及管理员对审计平台的操作配置、运维报警次数等进行报表统计分析。报表包括:日常报表、会话报表、自审计操作报表、告警报表、综合统计报表,并可根据个性需求设计和展现自定义报表。以上报表可以EXCEL格式输出,并且可以以折线、柱状、圆饼图等图形方式展现出来。
应用发布
针对用户的运维需求,SSA推出了业界首创的虚拟桌面主机安全操作系统设备(ESL,E-SoonLink),通过ESL配合SSA进行审计能够完全达到审计、控制、授权的要求,配合TSA产品,可实现对数据库维护工具、pcAnywhere、DameWare等不同工具的运维操作进行监控和审计。 科友运维安全审计系统(HAC)着眼于解决关键IT基础设施运维安全问题。它能够对Unix和Windows主机、服务器以及网络、安全设备上的数据访问进行安全、有效的操作审计,支持实时监控和事后回放。
HAC补了传统审计系统的不足,将运维审计由事件审计提升为内容审计,集身份认证、授权、审计为一体,有效地实现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审计。
审计要求
针对安然、世通等财务欺诈事件,2002年出台的《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Sarbanes-Oxley Act)对组织治理、财务会计、监管审计制定了新的准则,并要求组织治理核心如董事会、高层管理、内外部审计在评估和报告组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充分性中发挥关键作用。与此同时,国内相关职能部门亦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指引和规范。由于信息系统的脆弱性、技术的复杂性、操作的人为因素,在设计以预防、减少或消除潜在风险为目标的安全架构时,引入运维管理与操作监控机制以预防、发现错误或违规事件,对IT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组合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IT系统审计是控制内部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但IT系统构成复杂,操作人员众多,如何有效地对其进行审计,是长期困扰各组织的信息科技和风险稽核部门的一个重大课题。
解决之道
江南科友因市场对IT运维审计的需求,集其多年信息安全领域运维管理与安全服务的经验,结合行业最佳实践与合规性要求,率先推出基于硬件平台的“运维安全审计系统(HAC)”,针对核心资产的
运维管理,再现关键行为轨迹,探索操作意图,集全局实时监控与敏感过程回放等功能特点,有效解决了信息化监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系统功能
完整的身份管理和认证
为了确保合法用户才能访问其拥有权限的后台资源,解决IT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交叉运维而无法定位到具体人的问题,满足审计系统“谁做的”要求,系统提供一套完整的身份管理和认证功能。支持静态口令、动态口令、LDAP、AD域证书KEY等认证方式;
灵活、细粒度的授权
系统提供基于用户、运维协议、目标主机、运维时间段(年、月、日、周、时间)、会话时长、运维客户端IP等组合的授权功能,实现细粒度授权功能,满足用户实际授权的需求。
后台资源自动登陆
后台资源自动登陆功能是运维人员通过HAC认证和授权后,HAC根据配置策略实现后台资源的自动登录。此功能提供了运维人员到后台资源帐户的一种可控对应,同时实现了对后台资源帐户的口令统一保护。
实时监控
提供在线运维的操作的实时监控功能。针对命令交互性协议可以图像方式实时监控正在运维的各种操作,其信息与运维客户端所见完全一致。
违规操作实时告警与阻断
针对运维过程中可能存在潜在操作风险,HAC根据用户配置的安全策略实施运维过程中的违规操作检测,对违规操作提供实时告警和阻断,从而达到降低操作风险及提高安全管理与控制的能力。
完整记录网络会话过程
系统提供运维协议Telnet、FTP、SSH、SFTP、RDP(Windows Terminal)、Xwindows、VNC、AS400等网络会话的完整会话记录,完全满足内容审计中信息百分百不丢失的要求。
详尽的会话审计与回放
HAC提供视频回放的审计界面,以真实、直观、可视的方式重现操作过程。
完备的审计报表功能
HAC提供运维人员操作,管理员操作以及违规事件等多种审计报表。
各类应用运维操作审计功能
HAC提供对各类应用的运维操作审计功能,能够提供完整的运维安全审计解决方案。可依据用户要求快速实现新应用的发布和审计。
结合ITSM(IT服务管理)
HAC可与ITSM相结合,可为其优化变更管理流程,加强对变更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系统特点
支持加密运维协议的审计
领先地解决了SSH、RDP等加密协议的审计,满足用户Unix和Windows环境的运维审计要求。
分权管理机制
系统提供设备管理员、运维管理员和审计员三种管理角色,从技术上保证系统管理安全。
更加严格的审计管理
系统将认证、授权和审计有机地集成为一体,有效地实现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审计。
部署灵活、操作方便
系统支持单臂、串联部署模式;支持基于B/S方式的管理、配置和审计。
系统安全设计
精简的内核和优化的TCP/IP协议栈
基于内核态的处理引擎
双机热备
严格的安全访问控制
基于HTTPS的安全访问管理、配置和审计
审计信息加密存储
完善的审计信息备份与恢复机制
系统部署
鉴于企业网络及管理架构的复杂性,HAC系统提供了灵活的部署方式,既可以采取串连模式,也可以采用单臂模式接入到企业内部网络中。采用串连模式部署时,HAC具备一定程度上的网络控制的功能,可提高核心服务器访问的安全性;采用单臂模式部署时,不改变网络拓扑,安装调试过程简单,可按照企业网络架构的实际情况灵活接入。
无论串连模式还是在单臂模式,通过HAC访问IT基础服务资源的操作都将被详细的记录和存储下来,作为审计的基础数据。HAC的部署不会对业务系统、网络中的数据流向、带宽等重要指标产生负面影响,无需在核心服务器或操作客户端上安装任何软硬件系统。
认证资质
“运维安全审计系统(HAC)”已获公安部颁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已通过国家保密局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评测中心检测,取得涉密信息系统产品检测证书。通过国家信息安全测评取得信息技术产品安全测评证书。

堡垒机为什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安全产品,国外在运维审计管理上使用什么产品来实现类似的功能呢?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各大行业的IT信息系统日趋成熟,网络规模迅速扩大、设备数量激增,建设重点逐步从网络平台建设转向以深化应用、提升效益为特征的运行维护阶段,因此,IT系统的运行维护与安全管理正逐渐趋于全面融合。由于IT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所以构建一个全面的IT运维安全管理体系对于各大行业的信息化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对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安全性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
目前,面对日趋复杂的IT信息系统,不同背景、不同水平的的运维管理人员已给IT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较大潜在风险,主要表现在:
1. 账号与密码管理无序,存在混乱与交叉使用的情况,无法保证账号的唯一性;
2. 粗放式权限管理,极易因权限过大导致监管与调查审计的盲点和死角;
3.系统日志深浅不一,粒度较粗糙,不便于解读,难以准确定位安全事件;
4.运维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如发生误操作则无法准确定位责任人;
5.第三方代维人员流动性较强,当出现恶意操作则无法进行追查与问责;
6.传统网络审计产品无法理解、跟踪和审计主流的运维协议,如SSL、VNC;
7.政策法规对安全运维管理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等等…
上述风险导致的运维安全事件和审计监管问题目前已成为各行各业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严重隐患,并且制约了业务的发展,影响企业效益,因此基于该背景,传统IT运维安全管理方式的变革已显得刻不容缓。为了加强IT信息系统的运维风险管理,应采用积极有效的技术手段为IT信息系统建立全面、可靠、完整的运行维护管理机制,提高IT信息系统的运维事件监控、安全运维指导、安全事件风险控制、安全事件调查审计的能力,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信息系统的法规遵从性,使网络设备单元、业务应用单元、技术管理水平和人员安全意识均达到全面合规,因此对于堡垒机能够应用到的场景,和以后的市场趋势来说都必不可少的,应对大数据和虚拟化的演变,个人感觉堡垒机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朝着虚拟数据库审计方向前进,换句话说若干年之后可能看到的是企业网没有自己的IT部门,没有自己的机房,自己公司的数据全部存储在云空间上,公司只需要派专人盯着网络下发帐号即可。

信息安全管理实践

信息安全管理平台的设计和实现离不开整体的信息安全规划和建设思路,而信息安全的实践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组织的自身特点也有着相应的建设思路。针对归纳提炼的信息安全三大属性即机密性、可用性和完整性,不同实践思路也有着不同侧重点。

7.3.1 金融行业安全管理实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金融信息化建设是从无到有、从单一业务向综合业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今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金融业务的处理模式,建立了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清算系统和金融管理系统。

随着金融行业信息化的发展,业务系统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信息安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保证金融组织信息系统平稳运行和业务持续开展,需要建立金融组织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以增强金融组织的信息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7.3.1.1 需求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国外的金融变革对我国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利益的驱使,针对金融业的安全威胁越来越多,金融业必须加强自身的信息安全保护工作,建立完善的安全机制来抵御外来和内在的信息安全威胁。

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其网络系统也经历了多年的不断建设,多数商业银行进行了数据的大集中。在业务水平、网络规模不断提升的同时,银行的网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而这种复杂也使其安全问题越来越严峻。目前各金融体系的建设标准很难统一,阻碍了金融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在国有商业银行全面实施国家金融信息化标准前,许多银行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体系,由于机型、系统平台、计算机接口以及数据标准的不统一,使得各地的差距比较大,系统的整合比较困难,标准化改造需要一段时间。金融组织充分认识到安全保证对于业务系统的重要性,采取了相应的安全措施,部署了一些安全设备。公众对信息安全的防范意识也有所提高,但信息犯罪的增加、安全防护能力差、信息基础严重依赖国外、设备缺乏安全检测等信息安全方面由来已久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网络技术的安全研究,完善内控管理机制,确保业务数据和客户信息的安全,全面提高计算机的安全防范水平已是国内各大银行面临的共同问题。但是安全的动态性、系统性的属性决定了安全是一个逐步完善、整体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管理、组织和技术各方面的合力。

7.3.1.2 安全体系建设

安全体系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智能、深度的安全防御技术手段,构建一个管理手段与技术手段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可动态发展的纵深安全防范体系,来实现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保密性、完整性、有效性、不可否认性,为金融业务的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信息系统基础保证。信息安全防范体系的覆盖范围是整个信息系统。

安全体系建设的主要工作内容有:

(1)建立和完善银行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架构,专门负责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和监督。

(2)设计并实施技术手段,技术手段要包括外网边界防护、内网区域划分与访问控制、端点准入、内网监控与管理、移动办公接入、拨号安全控制、病毒防范、安全审计、漏洞扫描与补丁管理等诸多方面安全措施。通过划分安全域的方法,将网络系统按照业务流程的不同层面划分为不同的安全域,各个安全域内部又可以根据业务元素对象划分为不同的安全子域;针对每个安全域或安全子域来标识其中的关键资产,分析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面临的安全风险,然后给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不同的安全子域之间和不同的安全域之间存在着数据流,这时候就需要考虑安全域边界的访问控制、身份验证和审计等安全策略的实施。

(3)制订金融安全策略和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部门结合银行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安全策略,对信息资源进行安全分级,划分不同安全等级的安全域,进行不同等级的保护。如加强系统口令管理;进行权限分离,明确责任人;加强内审机制;注意授权的最小化和时效性,除非真正需要,一般只授最小权限,到一定时间后就收回授权,并且形成制度和流程;对所有服务器进行漏洞扫描,形成资产脆弱性报告;建立数据的异地容灾备份中心;物理和环境的安全。制订并执行各种安全制度和应急恢复方案,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这些包括密码管理制度、数据加密规范、身份认证规范、区域划分原则及访问控制策略、病毒防范制度、安全监控制度、安全审计制度、应急反应机制、安全系统升级制度等。

(4)建立安全运维管理中心,集中监控安全系统的运行情况,集中处理各种安全事件。针对金融应用系统、数据库的黑客攻击越来越多,仅仅通过设立边界防火墙,建立、改善、分析服务器日记文件等被动的方式是不够的,监测黑客入侵行为最好的方法是能够当时就能监测出恶意的网络入侵行为,并且马上采取防范反击措施加以纠正,因此IDS的部署也就必不可少。

(5)统一制定安全系统升级策略,并及时对安全系统进行升级,以保证提高安全体系防护能力。

(6)容灾、备份系统。金融组织关键数据丢失会中断正常业务运行,损失不可估量。要保护数据,保证数据的高可用性和不间断性,需要建立备份、容灾系统。备份和容灾两个系统相辅相成,两者都是金融组织数据安全的重要保障,而且两者的目标是不同的。容灾系统的目的在于保证系统数据和服务的“在线性”,即当系统发生故障时,仍然能够正常地向网络系统提供数据和服务,以使系统不致停顿。备份是“将在线数据转移成离线数据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应付系统数据中的逻辑错误和历史数据保存。

7.3.2 电子政务安全管理实践

政府组织作为国家的职能机关,其信息系统安全跟国家安全紧密结合在一起。信息的可用性尤为重要,在某些领域信息的机密性也是政府组织信息安全建设的重中之重。电子政务涉及对国家机密和敏感度高的核心政务信息的保护,涉及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行政监管的准确实施,涉及为企业和公民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保证。

在电子政务系统中,政府机关的公文往来、资料存储、服务提供都以电子化的形式来实现。然而,电子政务一方面的确可以提高办公效率、精简机构人员、扩大服务内容、提升政府形象,另一方面也为某些居心不良者提供了通过技术手段窃取重要信息的可能。而且考虑到网络本身所固有的开放性、国际性和无组织性,政府网络在增加应用自由度的同时,政府网络对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7.3.2.1 需求分析

电子政务是一个由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和互联网三级网络构成。政务内网为政府部门内部的关键业务管理系统和核心数据应用系统,政务外网为政府部门内部以及部门之间的各类非公开应用系统,所涉及的信息应在政务外网上传输,与互联网相连的网络,面向社会提供的一般应用服务及信息发布,包括各类公开信息和非敏感的社会服务。由于我国大部分政府官员和公务员对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还未接触或接触不多,防范方法和技术欠缺,整体素质与电子政务安全防范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电子政务最常见的安全问题,包括网站被黑、数据被篡改和盗用、秘密泄露、越权浏览等。

因此,政府网络常见的信息安全需求如下:

(1)统一的安全管理平台。目前政府信息系统较常见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很多无意的人为因素而造成的风险,如由于用户安全意识不强导致的病毒泛滥、账户口令安全薄弱等。对集中统一的安全管理软件,如病毒软件管理系统、身份认证管理系统以及网络安全设备管理软件等要求较高。因此,通过安全管理平台可有效地实现全网的安全管理,同时还可以针对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和培训,增强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这就对安全管理平台和专业的网络安全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由于政府网络上存有重要信息,对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要求非常高。信息可能面临多层次的安全威胁,如通过电磁辐射或线路干扰等物理威胁、泄漏或者存放机密信息的系统被攻击等威胁。同时针对网上报税等电子政务应用还要求严格保障信息的完整性,这都需要从网络安全角度整体考虑,配合统一的网络安全策略并选择相应的安全产品,保障网络的信息安全。

7.3.2.2 建设思路

(1)内外网物理隔离。一般来讲,政府组织内部网络可以根据功能划分为电子政务网与办公网两部分。安全域是以信息涉密程度划分的网络空间。涉密域就是涉及国家秘密的网络空间。非涉密域就是不涉及国家的秘密,但是涉及本单位、本部门或者本系统的工作秘密的网络空间。公共服务域是指不涉及国家秘密也不涉及工作秘密,是一个向互联网络完全开放的公共信息交换空间。国家相关文件严格规定,政务的内网和政务的外网要实行严格的物理隔离。政务的外网和互联网络要实行逻辑隔离。按照安全域的划分,政府的内网就是涉密域,政府的外网就是非涉密域,互联网就是公共服务域。

(2)建立严格的防范机制。政府组织外部网络面临最大的威胁是来自互联网的恶意攻击行为,重在“防范”,通过部署防垃圾邮件系统、防病毒系统、入侵检测系统、防拒绝服务攻击系统,保证政府门户网站对外宣传。建立政府上网信息保密审查制度,坚持“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信息上网必须经过信息提供单位的严格审查和批准。各级保密工作部门和机构负责本地区本部门网上信息的保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遵循信息安全管理国际标准。改变我国的信息安全管理依靠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模式,实现现代的系统管理技术手段。国际标准BS7799和ISO/IEC17799是流行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其中的管理目标为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具有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自修复、自生长的能力和功能,保证持续有效性。通过计划、实施、检查、措施四个阶段周而复始的循环,应用于其整体过程、其他过程及其子过程,例如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或者商务持续性计划的安排等,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的整合运行提供了方便。在模式和方法上都兼容,成为统一的内部综合管理体系,包括按照可信网络架构方法,编制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多层防范多级防护、等级保护、风险评估、重点保护;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灾害,制定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建立新机制、规避风险、减少损失;根据相应的政策法规在网络工程数据设计、建设和验收等阶段实行同步审查,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灾难恢复等应用,确保实时、安全、高效、可靠的运行效果。

(4)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我国的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应该尽快建立网络监控中心、安全产品评测中心、计算机病毒防治中心、关键网络系统灾难恢复中心、网络安全应急响应中心、电子交易安全证书授权中心、密钥监管中心等国家网络安全基础设施。目前,国际出入口监控中心和安全产品评测认证中心已经初步建成。安全产品评测认证中心由安全标准研究、产品安全测试、系统安全评估、认证注册部门和网络安全专家委员会组成。积极推动电子政务公钥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政府网络安全防护与通报机制以及网络身份认证制度,加速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增强网络活动的安全保障,确保信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建立中国的电子政务公钥基础设施/认证中心(PKI/CA)体系事关全局,各级地方和部门应在国家级CA的体系下,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有序建设。

7.3.3 军队军工安全管理实践

军队军工行业网络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随着内网资源共享程度增加,网络安全保密的威胁和风险也同时增大,参照涉密网保密资质的要求,目前的网络现状存在很大泄密的威胁和风险。而且军队军工行业网络中有大量的涉密文件和信息,对保密性的要求特别严格。

军队军工信息系统的计算机网络规模庞大,终端、网络设备众多,应用环境复杂,信息系统中对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方面要求保证绝对机密,同时要求系统持续可靠运行。

7.3.3.1 安全需求分析

目前,我军应用的信息技术,大部分是引进西方发达国家,没有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网络系统使用的芯片、操作系统、协议、标准、先进密码技术和安全产品几乎被国外垄断。由于受技术水平等限制,对从外国引进的关键信息设备可能预做手脚的情况无从检测和排除,客观上造成了军队关键信息基础建设防护水平不高,存在安全隐患。英国Omega基金会在一次报告中明确指出,在欧洲,全部电子邮件、电话和传真等通讯都处于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日常监听之下。当前我国的信息安全研究处于忙于封堵现有信息安全漏洞阶段。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取决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主要有以下需求:

进一步完善军队军工行业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执行力度,以确保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处于较高的水平;配备相应的物理安全防护设施,确保网中重要机房的安全,确保关键主机及涉密终端的物理安全;建立军队军工CA证书服务中心,从而构建起基于证书的安全基础支撑平台;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平台,为管理系统提供统一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服务,给予相应人员对应的权限,阻断越权操作等非法行为;通过防火墙技术在自己与互联网之间建立一道信息安全屏障,一方面将军网与互联网物理隔离,防止黑客进入军网,另一方面又能安全地进行网间数据交换。确保网络关键主机和涉密终端的安全,确保存储在军工网关键主机和涉密终端中机密信息的安全,在保证信息畅通的基础上,有效阻止非法信息获取或数据篡改,避免对系统的恶意破坏导致系统瘫痪;健全数据备份/恢复和应急处理机制,确保网络信息系统的各种数据实时备份,当数据资源在受到侵害破坏损失时,及时地启动备份恢复机制,可以保证系统的快速恢复,而不影响整个网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对于服务器和工作站端来说,必须建立一个整体、全面的反病毒体系结构,解决网络中的病毒传播和防病毒集中监控问题;使用安全评估和性能检测工具,准确而全面地报告网络存在的脆弱性和漏洞,为用户和管理者了解主机与网络设备的服务开启情况、系统漏洞情况,为调整安全策略、确保网络安全提供决策依据。

7.3.3.2 安全解决思路

(1)安全域访问控制。在军队广域网中将若干个区域网络实体利用隧道技术连接成虚拟的独立网络,网络中的数据利用加(解)密算法进行加密封装后,通过虚拟的公网隧道在各网络实体间传输,从而防止未授权用户窃取、篡改信息。军队军工网络不同安全级别之间严格遵循高密级信息禁止流向低密级信息系统。不同密级之间数据传输只能是“高密级读低密级,低密级写高密级”;对不同密级的边界进行细颗粒或基于证书的访问控制、审计、检测策略;相同密级的不同科研单位之间,原则上不开放相互访问权限。通过在路由器主板上增加安全加密模件来实现路由器信息和IP包的加密、身份鉴别和数据完整性验证、分布式密钥管理等功能。使用安全路由器可以实现军队各单位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互联、隔离、流量控制、网络和信息安全维护,也可以阻塞广播信息和小知名地址的传输,达到保护内部信息化与网络建设安全的目的。军队军工项目管理系统建立基于证书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不同密级的用户或用户组划分不同的权限。根据密级要求和用户实际的安全需求,对终端的硬件、软件资源使用建立访问控制策略,并通过技术手段实施、监控和管理。

(2)保密措施纲要。设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应包括领导和专业人员。按照不同任务进行分类,以确立各自的职责。一类人员负责确定安全措施,包括方针、政策、策略的制定,并协调、监督、检查安全措施的实施;另一类人员负责具体管理系统的安全工作,包括信息安全管理员、信息保密员和系统管理员等。在分类的基础上,应有具体的负责人负责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采取强制访问控制策略,从安全域划分、边界访问控制、入侵检测、远程网络加密、主机管理、系统安全性能检测、数字签名抗抵赖、审计等多方面,在物理层、网络层、系统层、应用层采取相应手段进行防护、检测、稽核、管理、控制。针对物理层、网络层、系统层、应用层和管理层对涉密信息可用性、有效性带来的威胁,从恢复与备份、病毒与恶意代码防护、应急响应体系、系统配置管理几个方面,以确保涉密系统的运行安全。

(3)互联网管理与监控。在涉密网网络建设规划中,严格按照“物理隔离”的要求进行网络建设,但根据以往的安全保密管理经验,存在一些安全意识淡薄或故意有泄密行为的人员,通过本地可外连的网络,把涉密信息通过外网传输出去,造成严重泄密,故在军队军工领域由于科研需要,存在一定范围的互联网的情况下,必须对互联网上的网络行为进行实时的监控和审计,并针对互联网网络进行严格的管理。主要的安全措施是在各个互联网出口部署互联网审计系统,通过专用的互联网信息安全审计管理中心系统统一管理。为管理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对互联网上多种事件的安全处置管理平台,提供全方位的网络控制、远程查询和详尽的报表统计功能,采用统一的数据库和统一的管理界面进行管理,全方位协助管理部门对互联网进行审计管理。可以集中完成分布在不同网络内的互联网用户的安全、审计管理,实现在一个平台下,有效地进行信息共享、综合分析、统一管理的目的。

(4)采用安全性较高的系统和使用数据加密技术。美国国防部技术标准把操作系统安全等级分为D1、C1、C2、B1、B2、B3、A1级,安全等级由低到高。目前主要的操作系统等级为C2级,在使用C2级系统时,应尽量使用C2级的安全措施及功能,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配置。在极端重要的系统中,应采用B级操作系统。对军事涉密信息在网络中的存储和传输可以使用传统的信息加密技术和新兴的信息隐藏技术来提供安全保证。在传发保存军事涉密信息的过程中,不但要用加密技术隐藏信息内容,还要用信息隐藏技术来隐藏信息的发送者、接收者甚至信息本身。通过隐藏术、数字水印、数据隐藏和数据嵌入、指纹和标杆等技术手段可以将秘密资料先隐藏到一般的文件中,然后再通过网络来传递,提高信息保密的可靠性。

(5)备份与恢复。涉密网备份与恢复,主要考虑到涉密数据、应用数据的备份,电源安全与设备的备份,同时备份环境基于一定的环境安全上。对各个研究组织的应用数据和涉密数据,建立专门的备份服务器,并建立数据备份号恢复策略和相关管理制度,以协助完善应急响应体系,关键数据和涉密数据在24小时内恢复和重建。

(6)应急响应体系。军工网络应急响应体系建设,主要依托基于物理安全、运行安全、信息保密安全建立的相应检测、监控、审计等技术手段,对系统运行事件和涉密事件实施不同的应急响应策略和管理制度。制订相应的处理预案和安全演练培训。涉密事件处理通过安全检查工具和审计工具,有针对性地发现和检测泄密事件;采取果断措施切断泄密源头,控制泄密范围;评估涉密事件风险,上报、记录。安全事件处理通过入侵检测、病毒防护、防火墙、主机审计、网络审计等技术手段,发现运行安全事件;制订相应事件的处理预案和培训;评估事件对系统的影响,并修补漏洞、记录。

关于信息系统安全运维事件统计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信息系统安全运维事件统计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信息系统安全运维事件统计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上一篇:it运维管理招聘(IT系统运维技术专员招聘)
下一篇:h5性能测试(h5兼容性测试)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