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运维软件需求分析(it运维需要的技术)

来源网友投稿 623 2023-02-14

本站部分文章、图片属于网络上可搜索到的公开信息,均用于学习和交流用途,不能代表睿象云的观点、立场或意见。我们接受网民的监督,如发现任何违法内容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邮箱jiasou666@gmail.com 处理。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it运维软件需求分析,以及it运维需要的技术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it运维软件需求分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it运维需要的技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IT运维自动化的前景如何?

2020年IT运维市场前景分析

2019年10月29日,第一财经刊发了关于《工信部:加强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一文,其中指出,推动新型IT基础设施建设。加强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IT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高速率、大容量、低延时网络覆盖范围,鼓励企业通过内网改造升级实现人、机、物互联,为企业提供有力的信息网络支撑,让企业IT基础设施成为企业发展之路上的护航者。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企业IT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之深,而我们IT运维人员将是这次IT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

IT运维是企业项目开发后保证业务系统正常运行的必备工作之一,如何满足企业对在线业务系统高可靠、低延时、大容量、零故障等要求或在终端用户无感知情况下处理运维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突发性问题,是IT运维人员必会的技能,但是如此优秀的IT运维人员几乎一将难求。

既然,IT运维人员对于国家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的IT基础设施建议那么重要,那么我们IT运维人员都需要拥有哪些能力或IT运维工作内容有哪些呢?

1、IT基础设施运维自动化

由于企业要求IT基础设施能够做到高可靠、低延时、大容量、零故障等,那就需要IT运维人员对底层硬件设备进行用心维护,硬件不出故障才能保证上层业务系统的稳定、高效地运行。

2、IT基础设施之上在线业务系统上线

企业在线业务系统是企业对内或对外提供服务的重要途径,IT运维人员在业务系统开发后,能够准确及时上线业务系统是对其业务能力的重要考核标准之一。

3、IT基础设施及在线业务系统监控自动化

对企业IT基础设施及在线业务系统进行有效监控,能够IT运维人员及时获知硬件或业务系统状态,以此判断硬件或业务系统有效服务能力,对硬件或业务系统故障做到即时反馈,即时处理,不影响企业对内或对外提供服务。

4、IT基础设施及在线业务系统日志处理自动化

对企业IT基础设施及IT在线业务系统进行日志处理(收集、分析、监控、趋势图展示等),获知硬件使用或业务系统中用户行为,以此预测下一周期内硬件或业务系统资源可用情况,及时应对用户访问波峰。

5、在线业务系统发布自动化

使用业界先进工具实现在线业务系统代码发布自动化,打破传统IT运维 "领域隔离",实现真正的一键式发布业务系统,加快系统部署速度,实现用户无感知升级或回滚操作等。

6、IT基础设施平台升级

传统的企业IT基础设施平台对企业在线业务系统需要底层硬件平台的高响应、高可靠、大容量等能力反应不及时或不彻底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就需要我们IT运维人员能够对传统的企业IT基础设施平台进行升级,把传统的企业IT基础设施平台升级为云平台,由云平台的高响应、高速度、低延时、大容量等能力为业务系统稳定运维保驾护航。

7、在线业务系统迁移至云平台

传统的企业IT基础设施平台升级为云平台后,需要IT运维人员能够把运行在传统的企业IT基础设施平台之上的业务系统迁移至云平台。

8、云平台运行维护(升级)

云平台运行过程中,需要IT运维人才时刻进行监控、对于云平台突发情况进行处理。

9、IT运维自动化系统开发

由于企业IT基础设施运维过程中,涉及多业务、多场景、多平台等,IT运维人员在运维过程中亟需一套本企业的IT运维管理系统,但是由于每家企业的IT基础设施异样性,导致市场上无法采购标准化系统进行应用,大多数情况下由本企业IT运维人员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进行开发。

10、业务系统海量数据分析及展示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业务类数据,并且此类数据对于生产、运营等有利于决策,因此IT运维人员需要对企业内部或行业内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展示等,最终为企业运营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以上为我们为罗列的IT运维人员能力要求或工作内容,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2020年IT运维市场规模,2020年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拥抱互联网,借助互联网开展“无接触”式业务,特别是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公司为了生存开启了全员在线办公及业务全天侯在线处理等,这也就为企业打开了企业在线常态化;让更多的工作借助互联网完成,据权威机构公布称:"这一切将产生约100万相关技术开发岗位及约10万IT运维岗位,至2024年,IT运维行业市场容量将呈现出逐年增长态势,到2024年IT运维管理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832.8亿元。"

2020年IT运维行业技术展望

企业对于IT运维人员要求越来越“T型”化,其中包含更深层次的专业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因此在2020年全球大多数的企业都在以行业标杆(例如:谷歌、亚马逊、阿里等)为榜样,着力发展企业自身的如下方向:

1、云计算

云服务器是由云服务厂商提供的性能卓越、稳定可靠、弹性扩展的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级别云计算服务。云服务器免去了采购IT硬件的前期准备,让企业像使用水、电、天然气等公共资源一样便捷、高效地使用服务器,实现计算资源的即开即用和弹性伸缩。

2、DevOps

DevOps使企业项目开发者与企业项目开发后IT运维人员、测试人员、产品经理、客户等直接发生了连接关系,让项目各方能够进行更好地结合,把以住只关注自身业务转移到整个交付过程,甚至关注到最终服务上,DevOps已经成熟,其在2020年将成为每一位IT运维人员必备技能之一。

3、AIOps

IT运维内容没有变,但是IT运维方式在发生改变,AIOps将为我们IT运维人员“解放”双手,让我们可以花费更少的时间在IT基础设施及IT业务系统监控、日志、安全等工作上,把业务重心投放到企业IT基础设施及IT业务系统发展、运营、服务决策上。

4、SaaS

SaaS(Software-as-a-Service)是企业提供应用、开发、IT运维等全套服务的一种形式,由于其不再需要用户有任何IT基础设施的投入,可以大大降低企业IT成本,获得更优质的服务。

5、边缘计算

随着5G技术大面积应用,更多的边缘设备需要对接到云平台,并享受近十年云计算行业发展的红利,但是如果生硬地把物联网设备与云计算平台对接,将会为云计算平台带来非常大的数据量的同时,也会影响到物联网边缘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考虑把云计算技术向边缘设备进行延伸,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边缘计算,IT运维人员将主导边缘计算的成云能力。

6、Serverless

ServerLess,为一种无服务模式,目的让企业不再关注IT基础设施,由IT运维人员提供IT基础设施后,多企业可以共享同一IT基础设施平台,企业可以摊销更多IT基础设施成本。

2020年黑马程序员IT运维工程师学习路线图

1、Linux操作系统基本功

Linux系统安装、配置,基本命令,VIM编辑器,Linux自有服务,权限管理,YUM包管理,开源项目上线部署。

2、Linux系统服务

网络基础(重点难点TCP/UDP)、sshd服务(scp/rsync)、文件共享服务(ftp/nfs/samba)、DNS域名服务、LAMP编译安装、rsyslog、Linux分区+LVM逻辑卷+(软硬RAID)

3、Shell、MySQL

Shell脚本编程、MySQL从入门到精通(DBA方向)

4、商城系统上线部署

Nginx概述、LNMP环境搭建、MySQL读写分离、LB负载均衡(Nginx/LVS/HAProxy)、NoSQL(Memcached、Redis、MongoDB)、存储、企业级商城系统架构实战。

5、配置自动化

配置自动化(Ansible/SaltStack)、监控(Zabbix/Promethus)、日志分析(ELK、KafKa)、CI/CD(Git、GitLab、Jenkins)

6、运维安全与调优

运维安全(防火墙、CA认证、VPN)

应用软件调优(Web应用调优)

系统调优(系统+内核)

7、运维云计算

Hadoop、KVM虚拟化、公有云运维(阿里云)、私有云运维(OpenStack)、Docker容器、Kubernetes(K8S)容器编排工具

8、Python运维开发方向

Python运维基础、Python面向对象、Django框架、Python CMDB项目开发

附件为2020版黑马程序员Linux云计算+运维开发学习路线图:

IT运维都包含什么工作内容?

所谓 IT运维管理,是指单位 IT 部门采用相关的方法、手段、技术、制度、流程和文档 等,对IT 如硬运行环境(软件环境、网络环境等)、IT 业务系统和 IT 运维人员进行的综合管理。
IT 运维管理主要包括八个方面的管理内容:
1 设备管理。
对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操作系统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和管理。
2 应用服务。
对各种应用支持软件如数据库、中间件、群件以及各种通用或特定服务的监控管理,如邮件系统、DNS、Web 等的监控与管理。
3 数据存储。
对系统和业务数据进行统一存储、备份和恢复。
4 业务。
包含对企业自身核.心业务系统运行情况的监控与管理,对于业务的管理, 主要关注该业务系统的 CSF(关键成功因素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和KPI(关键绩效指 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5 目录内容。
该部分主要对于企业需要统一发布或因人定制的内容管理和对公共信息的管理。
6 资源资产。
管理企业中各 IT系统的资源资产情况,这些资源资产可以是物理存在的,也可以是逻辑存在的,并能够与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数据交互。
7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管理主要依据的国际标准是 ISO17799,该标准涵盖了信息安全管理的十大控制方面,36个控制目标和 127种控制方式,如企业安全组织方式、资产分类与控制、人员安全、物理与环境安全、通信与运营安全、访问控制、业务连续性管理等。
8 日常工作。
该部分主要用于规范和明确运维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安排、提供绩效考核量化依据、提供解决经验与知识的积累与共享手段。

从IT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变化,看计算机网络管理到IT系统运维管理的转变

IT运维管理it运维软件需求分析的趋势很明显it运维软件需求分析it运维软件需求分析,就是IT与业务的完全融合it运维软件需求分析,即是目前我们所提到的以业务价值为核心的管理思路的实现it运维软件需求分析,在企业中一切管理都是为了能够让业务部门更加高效的运转,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收益,因此以业务为中心的IT运维管理才是我们所应该追求的最终目标,也是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体现。当然目前国内用户的信息化水平,离这个目标还有一段距离,我们应该认清形势,做好IT基础设施的管理,在IT规模和人员配备达到一定水平上再实施流程化的IT服务管理,最终达到BSM业务服务管理的目标。
目前我们绝大部分有IT运维需求的用户都能明确为什么需要IT运维管理,而且需要什么要的管理产品也正在逐步明朗化,因此,我有几点建议:一是分清形势,造势适合的IT运维产品,目前绝大多数国内用户的IT规模决定做好IT基础设施管理才是其主要工作,因此,底层监控,是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做好了底层监控,对数据进行归并分析,才有可能为更高层的流程化管理以及业务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二是,选择适合自身架构的运维产品,国外厂商大而全的产品可能实施起来,最终对管理人员的技术以及管理流程都有较高的要求,而这些对于那些IT部门只有10人以下的企业来说,显然只是中看不中用的,因此选择国产IT运维品牌,才是真正的解决问题之道;三是一个持续化建设过程,很多企业认为购买一套IT运维软件后,实施起来了就不用再去考虑IT运维,殊不知企业的IT系统和业务应用是逐步发展变化的,架构的调整,规模的扩大等等都对运维管理软件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T运维软件的更新升级,或者实施新的IT运维管理平台都是信息化领导需要不断去考虑的问题

免费的IT运维管理软件

免费的东西最贵,如果想要免费你的做好后期软件不断出问题的思想准备,还得跟这些公司协商解决,收取服务费,羊毛出在羊身上。

可以了解一下OneCenter智能运维管理。

             勤智的OneCenter一体化的智能运维管理之监控系统结构划分为三层,分别是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数据展现层。被监控对象的网管数据(性能数据、告警数据、部分配置数据)通过三个层面的处理,统一展现给监控维护人员。实现按角色划分的一体化工作平台。
       1. 统一门户、统一认证、智能报表引擎;
         

2 监控网络设备、主机(物理/虚拟)、数据库、中间件和应用、端到端链路、Syslog、Trap接收与分析;
         

3 拓扑管理,支持大屏投放的全屏显示模式;
          

4 业务服务管理,支持大屏投放的全屏显示模式;
         

5 可被监控模块自动触发的服务台、服务请求、事件管理功能;
         

6 知识库管理;
          
7 支持流程流转中的SLA监控与干预;

参考资料:http://www.chinawiserv.com/home/intelligence/page_onecenter          

(转)IT:从运维到运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jIyNzQyNQ==∣=2656335028idx=1sn=fa3a89d46365f24056f6ac04a58c93c6scene=21#wechat_redirect

大多数ITOM领域的从业者,一直以来都约定俗成地把ITOM(IT Operation Management)翻译成IT运维管理,相应的也把IT Operations叫做IT运维。近两年来,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IT运营管理”和“IT运营”这样的说法,对应的英文是一样的,但这里“运维”和“运营”是同样的意思吗?两者之间有什么异同?

关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其实运维就是运营,用个新名词只是哗众取宠的噱头而已;有人认为运维是面向IT设施的,运营是面向业务服务的;有人认为运维是关注IT指标,运营是关注业务指标的;甚至有人说,运维是“眼前的苟且”,运营是“诗和远方”:-)

总体来看,大多数人认为两者含义并不完全一样,很多人都认为IT运营比IT运维的层次更高,有些成熟度较高的大型IT组织已经提出并在执行“从IT运维到IT运营”的发展规划。但即使在提出这类理念和计划的组织内部,对于究竟什么是IT运维管理,什么是IT运营管理,也还没有非常清晰的分析和定义,更多的是将传统IT运维管理领域之外的一些新内容笼统的归到IT运营管理的部分里去。我在和某个正在执行此规划的IT组织中的某位高管交流时,他就提到:“From Operations to Operations?连定义都没搞清楚,怎么能成为指导方向和发展目标?”

他的问题让我这个ITOM的老兵也开始思考“IT运营”这个新“翻译”的真正含义,以及近几年来它日益流行的真实原因,在和许多同业交流之后,笔者在此分享一下我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想法和心得,作引玉之砖,希望能带来更多同业的讨论和指教。

首先,IT运维和IT运营,英文都是IT Operations,在老外来看,并无区别,是指关于IT运行的所有事情。而中文之所以有两种不同的翻译,是因为IT Operations包括的内容很多,IT运维和IT运营两种中文译法分别侧重其中某一部分的内容,假如归纳成一句话的话,可以说IT运维管理关注的是“活着”,而IT运营管理则有更高层次的需求,不仅要“活着”,还要“活得好”。

先看个实例,某大型数据中心IT服务能力的愿景是“以业务为中心,交付稳定、安全、高效的IT运营服务,构建业界领先的IT运营能力,支撑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战略成功。”这个愿景中,“稳定、安全”就是解决活着的问题,属于传统IT运维管理的范畴,“以业务为中心”、“高效”、“业界领先”则属于如何“活得好”的范畴,更多的是IT运营管理的范畴。

能力建设是有循序渐进的过程的,任何一个组织,首先都要解决“活着”的问题,然后才有可能追求“活得好”,因此,过去三十年,在大多数IT组织面临IT设施规模快速扩张,IT应用数量不断增多,IT运行压力越来越大的挑战时,首先要确保IT系统“活着”,也就是能够持续“运行”,稳定“运转”,通过日常“维护”工作让系统少出故障,出了故障能快速“维修”,“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转”。这个阶段把IT Operations翻译成IT运维,把ITOM翻译成IT运维管理,无可厚非。

IT运维管理阶段的关键词是“稳定”、“安全”、“可靠”,关注可用性指标(MTTR、MTTF、MTBF等)、可靠性指标(RTO、RPO)和安全合规。相应地,在技术、工具和流程上,都以稳定、安全、可靠作为最优先考虑的要素:

在以“活着”为主要目标,以“稳”为主要形态的IT运维和IT运维管理发展多年后,越来越多的IT组织开始走出这个解决基本生存需求的阶段,从“被动维持”走向“主动经营”,追求如何“活得好”,近十年来,APM、BSM、云计算、运维大数据等新的理念、技术和工具的出现、发展和变迁,都和IT正逐步开始从运维走向运营有密切关系,时至今日,从全局角度来看,可以说企业IT已经站在了从运维到运营的一个重要拐点上。

IT运营是建立在良好的IT运维的基础上的,没有“活着”,“活得好”就无从谈起。 但怎样才叫活得好呢? 换言之,IT运营追求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比IT运维多了哪些东西呢?

与IT运维更多地是面向基础设施不同,IT运营更多的是面向业务、面向服务,本质上是面向人。我们说某个人活得好不好,如何判断呢?大多数人认同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说,在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和安全感之后,一个人要感觉自己活得好,是需要有社会认同和自我实现的。对于CIO来说,他所管理的IT组织假如能让三类人满意,我们就可以说这个IT组织已经从基本的IT运维阶段走到IT运营阶段,已经处在活得好的状态了。

哪三类人呢?

用户、老板和IT人。假如IT组织是一个独立公司的话,这三类人基本对应着客户、股东和员工,CIO如果是公司老板,就会知道其实这三类人是哪个都得罪不起的:客户不满意会流失,企业就没有生存之本;股东不满意会换人,说明企业没有竞争力;员工不满意会换地儿,企业就缺乏持久发展的能力。尽管行业特点和企业文化不同会带来优先级和侧重点的不同,但本质上,一个有长远发展前景的卓越公司,往往是做到了让客户、股东和员工都满意的公司。

IT运维阶段,IT组织更多地还是在解决三类人的基本需求,让用户能用,让老板批钱,让员工干活,当然也希望大家更满意,但受限于阶段性能力和各方面因素,先能保证这些基本需求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而做到这些,在相当长时间内也已经足够,主要因为几个原因:

因此,过去虽然IT部门提供的即使只是满足基本需求的服务,大多数情况下也并没有多大问题。但短短十年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大潮席卷世界的每个角落,每天用着微信滴滴淘宝携程的用户们的胃口已经越来越高了,过去能够忍受的一些小问题也已经变得忍无可忍了:

不知从哪天起,过去和企业IT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家”一下子蹦出来,成了IT部门的变相竞争对手了,没抢走用户,但把用户满意度抢走了。更要命的是,随着云计算各种aaS的风起云涌,这些“人家”未来没准儿真的要来抢走用户了。假如IT部门不能与时俱进,还是停留在满足基本需求的运维上,而不主动向追求卓越的运营迈进,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优质IT服务,那就很可能会在几年后会碰到更大的挑战。

而在IT运营阶段,与IT运维阶段的关键词“稳定”、“安全”、“可靠”不同,关注的关键词变成了“体验”、“效率”、“效益”。回顾前面我们提到某大型数据中心的愿景中“以业务为中心”、“高效”两个运营关键词,其实“以业务为中心”就对应着“以用户为中心”,业务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吗,而用户关心的就是体验(稳定可靠也是体验的一部分)。“高效”则包含着高效率和高效益两个含义,一个关注敏捷性,交付速度、响应速度,一个关注成本收益,关注服务获取效率。

(假如说IT运维以“稳”为主,那么IT运营则以”敏“为主,在技术架构选择和IT管理流程和系统的建设上面,IT运营阶段都和传统IT运维阶段的关注重点有所转变,从而带来了新旧架构、新旧工具、新旧方法并存甚至交汇的复杂情况,Gartner在提的Bimodal,联想所说的双态IT,也都在反映这种状态。)

让我们围绕三类人的需求简单看看IT运营比之IT运维阶段要面临的新挑战,以及应对挑战在出现的一些新的理念、工具和技术:

让用户满意

用户大致有两类,个人用户和业务部门:

个人用户,不论是内部用户还是外部用户,更关心的是体验,体验主要是易用性、容错性和响应速度;要提升体验,对于IT运营管理领域就带来了新的要求,要在传统的设备和组件监控的基础上,增加端到端的用户体验感知能力、应用性能的深入探测和分析能力、应用及系统性能瓶颈的发现和优化能力。

越来越多IT组织开始关注用户体验,从而纷纷部署包括外部模拟仿真探测、流量数据分析、日志数据分析、嵌码采集探测等各种针对应用性能管理的手段工具 ,造就了近年来APM市场热度飙升。

这些采用不同手段的APM工具虽然有功能重叠的部分,但各有其侧重点,多种工具的部署能带来数据和功能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对于准确测量和提升客户体验是有必要的,事实上在那些特别重视用户体验的IT组织里,已经或者正在进行全方位的工具部署,并在尝试在各种专业分析工具之间架设运营大数据工具,集成多样化数据,提供数据的统一可视化和整合分析等能力,提升故障和优化点的定位分析能力,深度改善用户体验。

业务部门,除了关心最终用户的体验,更关心交付效率,与之相应的,IT部门开始在各个环节上采用新架构、新技术和新工具,从各个环节上提升效率,加快业务服务的交付速度。

让老板满意

让用户满意是让老板满意的基础,假如业务部门天天在老板那儿告状,老板怎么都满意不了。但是即便业务部门都说你好话了,老板就会满意了吗?要是你真的这么认为,说明你太不了解老板这种动物了。

老板要的不只是结果,也一定会追求高效率和高效益,同样的成果,能否用更低的成本达成?我们现在的成本收益水平,对应业界同行,是人傻钱多还是精明高效?说要追求“业界领先”,怎么就是领先了?不能说技术更新应用更多就是领先吧?总要有个从效益角度的衡量方法吧?假如IT部门是一个独立运营的实体,作为给钱的股东,也是要问这些问题的。

效益本质上是投资回报率,成本越低,效益越好,做的事情越有用,效益越高。要追求高效益,首先面临的难题是要有一套成本收益的衡量体系,没有量化方法,既搞不清楚IT部门当前在同业中所处的水平,更无法通过指标考核的方式推动IT部门不断提高效益水平。在没有这套衡量体系的时候,往往只能采用一些非常粗线条甚至感性的衡量方式,比如看每年的IT采购金额、IT员工数量、工业标准产品的采购单价等,导致很多IT部门在采购时往往要求厂商保证提供同行业最低价,可当大家都这么要求的时候,显然很难真正起到效果。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每个企业在业务和IT服务方面存在的差异性,这些粗线条指标并不能反映IT部门的效率和效益水平。

ITIL体系中早就提出了IT服务财务管理的概念,许多IT组织在过去十年尝试了一些BSM(业务服务管理)和ITFM(IT财务管理)的项目,一个重要动因就是试图建立IT效益的衡量体系,可在内部IT部门中成功者寥寥,主要原因是全部精力投入到基础运维工作中还忙不过来,另一方面也和缺乏特别成功的最佳实践有关。

不过随着大家的不断尝试,伴随近年来IT架构的演进和公有云的兴起,一些走在前面的IT部门已经看到了建立IT效益衡量体系的可能性,并开始在某些架构层级上开始尝试性的探索:他们采用服务分层、成本归集、各自对标的方式,对DC层、IaaS层、PaaS层的资源单位成本、资源利用效率、能源单位成本、能源利用效率和人员运营效率进行分别统计和分析,并分别和IDC、IaaS云、PaaS云的外部供应商市场价位水平做对照,来衡量自己的效率和效益水平。

IT效益衡量体系的建立,也让IT自己可以从效益角度分解目标,推动IT内各个部门能够逐年不断提升效率和效益水平,让IT部门的思考方式从成本中心转变到利润中心。近年来绿色数据中心概念和PUE指标被关注,都反映了这一变化趋势。

要注意的是,即使建立了效益衡量体系,要让它真正发挥作用,离不开大量的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以及关键效益指标的可视化和透明化,很多IT组织开始尝试建立IT运维/运营大数据平台,引入可视化和BVD概念,也都和追求IT效益可衡量有密切关系。而这些也会带来额外的投入,IT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的规模和目标优先级,在有必要的情况下,选择合适和成熟的切入点,分步尝试,逐渐建立效益衡量体系。

让员工满意

互联网企业的火热和各行业互联网+的热闹,都带来了IT人才的争夺,如何吸引和保留高素质的IT员工,已经成为许多IT部门不得不面对的新问题。要让IT员工满意,前面的两个满意(用户满意和老板满意)也是个重要基础,否则IT部门自己地位都不高,员工也没有成就感,士气低迷,满意度很难高起来。

但即使做到了前面两个满意,假如让IT员工每天都疲于奔命,员工满意度同样会差,也不是长久之计。要解决员工满意度的问题,有几个方面是要考虑到的:

以上从三个满意的角度简单聊了聊从IT运维到IT运营的一些内容,有趣的是,这些满意是递进和包含的关系,让员工满意包括让老板满意,让老板满意包括让用户满意,让业务部门满意包括让个人用户满意,但每个满意之间又都有各自的个性化内容。

要做到三个满意,让IT从“活着”到“活得好”,从重点“维”稳走向经营业务价值,意味着IT管理要更加精细化、自动化、智能化,也必须建立多样化的数据采集、多维度的数据分析/挖掘和全方位的可视化的能力,IT运营管理的架构也将在传统监管控的IT运维管理架构上有所发展和变化,以适应IT运营在体验、效率和效益方面的更多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IT涉及到规划、设计、开发和运营多个环节,我们更多的是从运营的角度来谈的,事实上要从IT运维走向IT运营,不仅需要运营部门(不再只是运维部门啦)的努力,也需要规划、管理和开发部门的协同配合和齐头并进。

从IT运维到IT运营,其实标志着IT组织成熟度的提升,假如借用Gartner的IO成熟度模型来看的话,IT运维更多是在前几个阶段,而更多开始关注IT运营,则标志着IT组织走到了后两个阶段:Service Aligned和Business Partnership,开始把IT本身当做业务来运营,以客户为中心,关注客户体验,运营效率和成本收益。

以上是关于IT运维到IT运营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抛砖引玉,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教。

从IT运维到IT运营,许多IT组织已经在路上,同样也有许多IT产品和IT服务的提供商已经洞悉到这一发展趋势,配合IT运营的要求,开发和提供了许多新的运营工具和运营服务,我们希望能够与各位有志于ITOM领域的同仁们一起,齐心协力,精益求精,共同提供优秀的ITOM产品和服务,为IT从运维到运营做一点事情,让IT不仅活着,而且要活得好,活得精彩。 关于it运维软件需求分析和it运维需要的技术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it运维软件需求分析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it运维需要的技术、it运维软件需求分析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上一篇:CentOS 6 / RHCE 6 禁用IPv6协议模块
下一篇:消防广播主机告警处理(消防主机广播故障怎么处理)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