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人员安全事件(运维安全生产)

来源网友投稿 953 2023-02-13

本站部分文章、图片属于网络上可搜索到的公开信息,均用于学习和交流用途,不能代表睿象云的观点、立场或意见。我们接受网民的监督,如发现任何违法内容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邮箱jiasou666@gmail.com 处理。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运维人员安全事件,以及运维安全生产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运维人员安全事件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运维安全生产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大学数据中心机房运维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论文

大学数据中心机房运维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大学数据中心机房运维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高校数据中心机房作为学校重要的场所,为学校日常教学办公提供重要的网络保障。如何保障数据中心的安全,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研究风险管理在高校数据中心机房的应用研究。以我校数据中心机房运维项目为例,进行风险管理各方面的研究。旨在提高机房管理人员管理能力,保障数据中心机房安全。

关键词: 

风险识别;风险应对;数据中心机房;

引言:

数据中心机房是学校数据汇聚交互的核心场所,所有接入校园网的数据都是通过数据中心机房进行交互。信息化大背景下,高校数据中心机房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在教学、科研、办公等方面都有体现。

近些年来,随着数字校园,智慧校园的推进,全国各高校的数据中心机房规模不断发展。“一表通系统”上线,“最多跑一次”改革,高校越来越多的业务都转到校园网上,办公流程的简化,业务流程的电子化,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师生。但同时,伴随着不断增长的业务,扩增的机房设备,我们对数据中心的要求不断提升,日常的运维管理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1、高校数据中心运维引入风险管理的意义

数据中心机房是全校网络的核心区域,包括服务器,IPS设备,业务系统等,是一系列硬件软件设备的总和。一般高中小学校不会涉及数据中心机房,而大学的数据中心机房则不同,需要专人管理。数据中心机房的日常维护绝不是简单的设备维修,而是一项长期且细致的工作,涉及的内容很多,包括机房设备维修,系统升级,安防检查等。因此我们需要引入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来应对风险。

数据中心机房的风险管理涉及内容很多有: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其中,风险识别就是识别出潜在的风险,例如:机房火灾,漏水,停电等,是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确定潜在风险并分析找出应对方法的前提。所以一般对于风险识别的内容,我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收集汇总,识别中会用到的德尔菲法,头脑风暴等方法。在数据中心日常运维中,针对识别出的高风险因素,我们需要制定相关的策略,包括消极和积极2方面的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存在是必然,我们需要积极引入风险管理机制,才能在出现问题时候迅速解决。

2、数据中心机房运维的风险识别

每个项目特性是千差万别,项目独特性决定项目实施过程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尽可能识别出不确定因素,是确保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1]。风险识别不仅是风险管理的核心部分,更是基础内容。风险识别就是运用各种科学方法,识别项目的潜在风险,识别引发潜在风险的原因以及可能引发的`后果。特点:风险识别覆盖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项目管理过程中,需要对风险进行反复地识别。风险识别的方法很多,包括德尔菲法,头脑风暴,专家判断等。

为了尽可能全面地识别出潜在的风险,结合实际情况,对数据中心机房风险识别步骤包括3步,第一步,进行工作分解结构WBS,目的就是为了更直观地进行风险识别。第二步,风险收集,针对运维项目,需要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发现存在的问题,收集数据中心的资料。针对运维现状,组织全体人员进行头脑风暴法识别潜在的风险,再利用专家调查法对收集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第三步,风险确认,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总结分析归纳,最终得到运维项目风险登记册。

(1)工作分解结构WBS

数据中心运维项目按照一定原则进行工作分解,其目的是为了给风险识别提供依据。首先,组织运维项目的各部门的负责人员,技术人员等进行现场勘查,摸清机房现状。按照整体机房运维的思路做好地勘工作,地勘需要记录各个领域的工作,并进行工作分解。

(2)风险收集

本次运维项目的风险收集采用头脑风暴会议。在会议之前,需要收集项目相关资料,包括项目技术文件,运维记录,机房资料,合同等。然后提前将地勘记录和收集到的项目资料发给参与会议的人员,确保参会人员能提前充分了解项目内容。会议针对运维项目期间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充分的讨论和汇总。由项目经理担任本次会议支持人,在主持人的推动下,与参会人员就项目的风险集思广益。所有参与人员均有平等发言权,对潜在的风险提出自己的观点。最后将会议的内容进行整理汇总,初步得到机房运维的风险因素。

(3)风险确认

风险确认即将收集汇总的风险因素发给专家小组,由专家小组再次确认,记录整理并完成风险识别。专家小组包括各行业专家、部门负责人等。专家小组通过了解数据中心机房运维项目的基本情况,背景等,对头脑风暴会议收集的风险因素进行多次征询,直至达成一致意见,完成项目风险识别。

最终将运维项目风险分为5类,包括设备风险,业务风险,运维管理风险,自然风险,其他风险。设备风险包含:服务器风险,IPS设备风险,环控设备风险等。业务风险包括:特大网络故障风险,一般业务故障风险,业务质量下降风险等。运维管理风险包括:团队管理风险,沟通交流风险,人员管理风险等。自然风险包括:火灾,水灾,电磁干扰等,其他风险包括:合同风险,需求变化风险,人员技术风险等。

3、数据中心机房运维的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从2方面进行,第一个是定性风险分析,定性分析是指采取一定手段,综合评估分析存在的风险概率以及它的影响程度,并对风险按风险程度排序。同时为下一步分析提供依据。本次运维项目研究所用到的分析工具有概率-影响矩阵,风险分类,专家判断法等。定性风险分析过程作用是为了降低项目的不确定性,并重点关注高优先级的风险,有利于后续针对性开展风险应对。

概率-影响矩阵(P-I矩阵)是经常使用的工具,它是针对不同程度的风险,进行分级和排序,便于下一步进行定量分析及应对。在概率-影响矩阵中,一般将横坐标和纵坐标从低到高划分为5个标准,用数值0.1、0.3、0.5、0.7、0.9表示,一共划分为25个方格,方格内数字表示风险值R,公式为R=P*I。R数值越低,概率越小,影响程度越小。R数值越高,概率越高,影响程度越大。概率高,影响程度高的区域,一般在右上角,属于高风险,需要采取重点措施,并采取积极地应对策略。概率低,影响程度低的区域,一般在左下角,属于低风险区域,一般列入待观察风险清单,一般不需要采取积极管理措施,监测即可。

第二个是定量风险分析,它是对定性分析过程中,对项目影响很大,风险等级很高的风险进行更加具体的分析。它是对风险事件的影响程度分析,一般高风险事件分配高数值,低风险分配低数值。定量风险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确定重大的风险,同时提醒管理人员对高风险,进行密切关注,做好应对准备。

4、数据中心机房运维的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过程是在风险分析之后,针对存在的风险,在分析风险概率及其影响程度基础上,制定一系列措施降低风险、提高有利机会。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理论和措施,可以有效规避和降低项目风险。风险应对措施必须及时有效,并制定多种应对方式,择优选择。

风险应对方法有很多,针对已总结的风险,结合数据中心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预防,风险减轻。

(1)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为了达到项目目的,改变原来计划,从而规避风险,减少风险带来的影响。如:调试项目范围,利用多种手段达到目的等。在机房检修的时候,必须秉承着不影响机房正常运行的原则。检修UPS蓄电池,进行放电时,不能影响机房正常运行。检修空调时,应该要一个一个进行检查,不能同时关闭所有机房空调,否则会影响机房正常散热,导致服务器出现故障。维护业务服务器时,必须不能影响其他业务的运行。

(2)风险转移:风险转移目的是将风险转嫁给第三方人员,包括风险的影响和责任。在数据中心机房运维中,常见的风险转移就是第三方公司维保。因为数据中心机房的重要性,所以必须保证机房7*24小时都要稳定运行。单单依靠网络中心一个部门是无法保障机房的一年365天的安全,还必须要有其他部门和第三方运维公司的配合。现在高校的数据中心机房都会有第三方公司运维,包括服务器的维保,环境监控的维保,网络安全维保等。转移工具包括合同、履约保证协议、保密协议,保证书等。通过签署合同或协议,能将风险的责任转移给第三方。

(3)风险预防:风险预防就是针对存在的风险,制定应急预案,避免风险的发生。施工或运维过程中一旦出现风险或者发现目标与预期有较大偏差时,即可按照应急方案采取相应措施。机房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是必要的,针对运维情况制定不同的应急演练内容,如:特大网络故障,一般业务故障,火灾等。有利于提高运维人员对突发安全事件的响应与处置能力,保障学校机房安全、持续和稳定运行。机房内不需要的设备必须及时清理,必须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对相关设备进行详细检查[2]。

(4)风险减轻:风险减轻就是减轻风险事件所带来的影响,减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它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已经发生的风险,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减少风险带来的影响。第二个是还没发生的风险,要采取积极措施减少发生概率。例如:在机房整理线缆时候,必须按照行业规范,进行走线,并按照统一标准添加标签,确保线材整洁。这样能减少后期维护的成本,当出现线路问题时,能在第一时间找到问题线路。此外,在机房配备UPS电源,也是为了保护服务器设备,在断电情况下能继续工作一段时间,减少服务器突然断电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5、结语

数据中心机房承担着高校全部的信息化业务,运维内容包括服务器,IPS设备,业务系统等软硬件设备,涉及多个部门和第三方运维公司。因此,高校数据中心机房运维是一个长期、复杂的项目,需要持续性地管理。

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手段,在数据中心机房的运维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风险管理研究,识别、分析和应对等,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整个运维项目存在的风险。识别潜在风险,通过科学的风险分析手段,应对不同程度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郑渝莎.浅谈通信机房搬迁项目的风险管理[J].江西建材,2017(13):261+263.

[2]王欣.信息机房运维及其管理的主要策略分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1):131.

;

单位安全生产反违章大反思大讨论总结多篇

单位安全生产反违章大反思大讨论总结多篇

8月11日,马街供电所开展“安全生产反违章大反思大讨论活动”专题会议。公司党委书记程仕凤、安全监察部、党群工作部相关人员莅临会议作指导。

此次讨论活动的开展,是按照《陆良供电有限公司关于明确“安全生产反违章大反思大讨论活动”有关要求的通知》开展的,旨在让全体员工通过对《安全事故案例》的学习领悟,深刻汲取事故事件教训,进一步增强各自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履职能力和积极落实防范安全事故事件措施的主动性,从而确保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和电网安全。

专题会议首先传达学习了《陆良供电有限公司关于明确“安全生产反违章大反思大讨论活动”有关要求的通知》、《云南电网公司普洱供电局“6.20”配网运维人员触电死亡事故快报》、《关于曲靖供电局配网生产作业现场检查发现问题的通报》及《上半年典型违章案例》的剖析、讲解。

在反违章大反思大讨论中,该支部副书记王强说:学习的事故案例决不是纸上谈兵,更不是形式主义,而是我们每一个人要将他人的教训铭记在心,时刻鞭策我们各自的日常行为。一是要守规矩。在发生的事故中,均是作业人员不按规矩办事,任性而为,妄自尊大有关,致使越界越轨行为日积月累,最终必然导致安全底线失守。二是拒违章。违章,它会毫不留情的吞噬生命,危害企业,危害家庭。多一份遵章,就多了一份生命安全的筹码。三是要珍爱生命。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鲜活,安全意味着健康,意味着生命!每一名员工只有具备了强烈的安全责任意识,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严格执行‘两票’制度,按《规程》办事,从“要我安全”,“我要安全”到“我会安全”上的转变,方能确保我们在安全生产上不越雷池半步,不碰安全的底线红线。

副所长梅勇见说:通过对事故事件案例的学习,一是告诫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安规》和“两票三制”;二是对作业现场要严格按规定和要求进行认真、详实的勘察与分析,确实做好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等安全技术措施,杜绝怕麻烦或存有侥幸心理;三是在抄表过程中要保持安全距离和搭梯、上梯的措施防范,确保自身的人身安全。

在供电所挂职锻炼的秦超说:安全生产是公司运营的基本保障,也是我们每个员工最大的期望,如果没有安全,一切都无从谈起。违章每一条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所在日常工作中,风险管控一定要做到全方位,不能有死角。

安全员骆利昆说:“通过对事故事件案例的学习,审视所的安全管理工作,我们所还存在一些问题,要进一步加强责任心,以《事故案例》为警示,认真分析和查找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违章行为,并制定防范措施予以整改,确保安全”。

营销服务班班长吴满武说:“通过对事故案例的学习,将进一步加强《安规》、《两票三制》的学习,对照事故案例分析、总结教训,用事故案例时刻警醒自己,确保自身在工作中不出现违章行为的发生”。

配电运行维护班班长周俊说:“几期事故均是造成配网运维人员重伤、死亡事故。作为配电运行维护班班长,将认真贯彻和学习《安规》、《两票三制》”等规章制度,并在外出施工作业中继续严格执行和监督落实,杜绝违章、违纪行为的发生,确保在运维工作中的人身和设备安全。

公司职能部门两位主任分别对本次“安全生产反违章大反思大讨论活动”的开展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要求和建议:一是要深入理解《公司关于明确“安全生产反违章大大反思大讨论”有关要求的通知》精神,要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确保活动实效;二是要通过学习和讨论,在思想和态度上就必须要有转变;三是要强化管理,发扬团队精神,齐心聚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最后,公司党委书记程仕凤在讲话中指出:南网接连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与供电所徐徐息息相关,讨论学习的目的就是杜绝不再重复发生类似事故。马街供电所在讨论发言中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建议,要收集这些意见建议,针对供电所存在的问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加以改进,确保更好的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程书记在会上也交流自己和几起事故的认识和想法,一是安全意识不强,责任心不强;二是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三是安全技能有待提高;四是对现场安全情况不熟悉;五是盲目工作,没有科学合理的安排。针对下一步工作,程书记提出五点要求:一是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二是要切实提高安全技能;三是要做好现场管控;四是要严格执行和落实好各项规程规定,五是要忙而不乱,有序开展好各项工作。

通过此次反违章大反思大讨论活动,有效提高了全员的安全意识,一些直言不讳的意见建议,将给该所下一步的安全管理工作指引了方向和拓展了思路

单位安全生产反违章大反思大讨论总结多篇

8月8日,官渡巡维中心组织运行人员开展了安全生产反违章大反思大讨论活动。活动由副站长王泽瑞组织开展,首先学习了局典型违章行为曝光、恶操等事件、基建案例、配网6起人身伤亡事故案例;其次对照典型违章行为对照反思清单开展了对照自查、讨论反思本班组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了安规部分章节的学习。

在活动中,运行人员结合岗位职责,积极参与讨论。会后,班组员工共同建立了本班组安全警示墙,并把官渡巡维中心6月份工作票不合格考核情况上墙,警示班组员工。

官渡巡维中心本月将持续开展大反思大讨论活动,组织撰写个人反思学习材料及班组反思总结材料,争取做到言之有物、不流于形式,起到真正改进目前工作质量、工作作风的作用。

公司购买了很多安全设备,但安全运维人员还是需要面对很多无效告警,运营效率低下,有什么解决方案吗?

在传统的运维方式中,原始的事件里有许多重复性的、杂乱的噪音信息,而且某一个组件发生问题,往往会引发相关的组件都产生报警,这样在短时间内就会产生告警风暴,这也会严重影响运维人员的判断,因此传统的集中监控,都是依赖运维人员的经验梳理规则,并将事件归并、关联的规则运用于平台,实现告警抑制。这样就会出现你提问的这种情况,导致运营效率低下。

这时建议可以采用“智能运维”的手段,AIOps智能运维能够对传统集中监控进行智慧赋能,比如我们以擎创科技的夏洛克AIOps告警辨析中心为例,来展开分析这种AI赋能的几种方式:
1. 对既有的完全基于经验进行规则梳理的处理方式的智慧赋能

2. 对事件的精细化分析能力的智慧赋能

3. 通过建立人工和智能相融合的迭代反馈机制促使监控持续优化

综上所述,集中监控作为运维的“双眼”,应该是AIOps智慧赋能的第一站,赋能后的智能化集中监控将具备三大优势:

能够以更低的人力成本更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端倪,提高了业务保障能力;

能够更深入的洞察和分析告警,提升了故障排查效能;

能够利用人机融合的智慧,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并且为进一步进行基础指标监控以及日志分析等其他领域的智能化改造提供了指导方向。

如何解决企业远程办公网络安全问题?

企业远程办公的网络安全常见问题及建议

发表时间:2020-03-06 11:46:28

作者:宁宣凤、吴涵等

来源:金杜研究院

分享到:微信新浪微博QQ空间

当前是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的关键期,举国上下万众一心抗击疫情。为增强防控,自二月初以来,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各大城市政府公开表态或发布通告,企业通过信息技术开展远程协作办公、居家办公[1]。2月19日,工信部发布《关于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面对疫情对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的严重影响,支持运用云计算大力推动企业上云,重点推行远程办公、居家办公、视频会议、网上培训、协同研发和电子商务等在线工作方式[2]。

面对国家和各地政府的呼吁,全国企业积极响应号召。南方都市报在2月中旬发起的网络调查显示,有47.55%的受访者在家办公或在线上课[3]。面对特殊时期庞大的远程办公需求,远程协作平台也积极承担社会担当,早在1月底,即有17家企业的21款产品宣布对全社会用户或特定机构免费开放其远程写作平台软件[4]。

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远程办公,无论是网络层、系统层,还是业务数据,都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网络安全环境,为平稳有效地实现安全复工复产,降低疫情对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影响,企业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或者适当调整相适应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策略。

一、远程办公系统的类型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入发展,各类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律所等专业服务公司,一直在推动实现企业内部的远程协作办公,尤其是远程会议、文档管理等基础功能应用。从功能类型来看,远程办公系统可分为以下几类:[5]

综合协作工具,即提供一套综合性办公解决方案,功能包括即时通信和多方通信会议、文档协作、任务管理、设计管理等,代表软件企包括企业微信、钉钉、飞书等。

即时通信(即Instant Messaging或IM)和多方通信会议,允许两人或以上通过网络实时传递文字、文件并进行语音、视频通信的工具,代表软件包括Webex、Zoom、Slack、Skype等。

文档协作,可为多人提供文档的云存储和在线共享、修改或审阅功能,代表软件包括腾讯文档、金山文档、印象笔记等。

任务管理,可实现任务流程、考勤管理、人事管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企业办公自动化(即Office Automation或OA)功能,代表软件包括Trello、Tower、泛微等。

设计管理,可根据使用者要求,系统地进行设计方面的研究与开发管理活动,如素材、工具、图库的管理,代表软件包括创客贴、Canvas等。

二、远程办公不同模式下的网络安全责任主体

《网络安全法》(“《网安法》”)的主要规制对象是网络运营者,即网络的所有者、管理者和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运营者应当承担《网安法》及其配套法规下的网络运行安全和网络信息安全的责任。

对于远程办公系统而言,不同的系统运营方式下,网络安全责任主体(即网络运营者)存在较大的差异。按照远程办公系统的运营方式划分,企业远程办公系统大致可以分为自有系统、云办公系统和综合型系统三大类。企业应明确区分其与平台运营方的责任界限,以明确判断自身应采取的网络安全措施。

(1)自有系统

此类模式下,企业的远程办公系统部署在自有服务器上,系统由企业自主研发、外包研发或使用第三方企业级软件架构。此类系统开发成本相对较高,但因不存在数据流向第三方服务器,安全风险则较低,常见的企业类型包括国企、银行业等重要行业企业与机构,以及经济能力较强且对安全与隐私有较高要求的大型企业。

无论是否为企业自研系统,由于系统架构完毕后由企业单独所有并自主管理,因此企业构成相关办公系统的网络运营者,承担相应的网络安全责任。

(2)云办公系统

此类办公系统通常为SaaS系统或APP,由平台运营方直接在其控制的服务器上向企业提供注册即用的系统远程协作软件平台或APP服务,供企业用户与个人(员工)用户使用。此类系统构建成本相对经济,但往往只能解决企业的特定类型需求,企业通常没有权限对系统进行开发或修改,而且企业数据存储在第三方服务器。该模式的常见企业类型为相对灵活的中小企业。

由于云办公系统(SaaS或APP)的网络、数据库、应用服务器都由平台运营方运营和管理,因此,云办公系统的运营方构成网络运营者,通常对SaaS和APP的网络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负有责任。

实践中,平台运营方会通过用户协议等法律文本,将部分网络安全监管义务以合同约定方式转移给企业用户,如要求企业用户严格遵守账号使用规则,要求企业用户对其及其员工上传到平台的信息内容负责。

(3)综合型系统

此类系统部署在企业自有服务器和第三方服务器上,综合了自有系统和云办公,系统的运营不完全由企业控制,多用于有多地架设本地服务器需求的跨国企业。

云办公系统的供应商和企业本身都可能构成网络运营者,应当以各自运营、管理的网络系统为边界,对各自运营的网络承担相应的网络安全责任。

对于企业而言,为明确其与平台运营方的责任边界,企业应当首先确认哪些“网络”是企业单独所有或管理的。在远程办公场景下,企业应当考虑多类因素综合认定,分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办公系统的服务器、终端、网络设备是否都由企业及企业员工所有或管理;

企业对企业使用的办公系统是否具有最高管理员权限;

办公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是否存储于企业所有或管理的服务器;

企业与平台运营方是否就办公系统或相关数据的权益、管理权有明确的协议约定等。

当然,考虑到系统构建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平台运营方和企业在远程协作办公的综合系统中,可能不免共同管理同一网络系统,双方均就该网络承担作为网络运营者的安全责任。但企业仍应通过合同约定,尽可能固定网络系统中双方各自的管理职责以及网络系统的归属。因此,对于共同管理、运营远程协作办公服务平台的情况下,企业和平台运营方应在用户协议中明确双方就该系统各自管理运营的系统模块、各自对其管理的系统模块的网络安全责任以及该平台的所有权归属。

三、远程办公涉及的网络安全问题及应对建议

下文中,我们将回顾近期远程办公相关的一些网络安全热点事件,就涉及的网络安全问题进行简要的风险评估,并为企业提出初步的应对建议。

1.用户流量激增导致远程办公平台“短时间奔溃”,平台运营方是否需要承担网络运行安全责任?

事件回顾:

2020年2月3日,作为春节假期之后的首个工作日,大部分的企业都要求员工在家办公。尽管各远程办公系统的平台运营方均已经提前做好了应对预案,但是巨量的并发响应需求还是超出了各平台运营商的预期,多类在线办公软件均出现了短时间的“信息发送延迟”、“视频卡顿”、“系统奔溃退出”等故障[6]。在出现故障后,平台运营方迅速采取了网络限流、服务器扩容等措施,提高了平台的运载支撑能力和稳定性,同时故障的出现也产生一定程度的分流。最终,尽管各远程办公平台都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了平台的正常运营,但还是遭到了不少用户的吐槽。

风险评估:

依据《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安法》)第22条的规定,网络产品、服务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网络产品、服务的提供者不得设置恶意程序;发现其网络产品、服务存在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网络产品、服务的提供者应当为其产品、服务持续提供安全维护;在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期限内,不得终止提供安全维护。

远程办公平台的运营方,作为平台及相关网络的运营者,应当对网络的运行安全负责。对于短时间的系统故障,平台运营方是否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或违约责任,需要结合故障产生的原因、故障产生的危害结果、用户协议中的责任约定等因素来综合判断。

对于上述事件而言,基于我们从公开渠道了解的信息,尽管多个云办公平台出现了响应故障问题,给用户远程办公带来了不便,但平台本身并未暴露出明显的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也没有出现网络数据泄露等实质的危害结果,因此,各平台很可能并不会因此而承担网络安全的法律责任。

应对建议:

在疫情的特殊期间,主流的远程办公平台产品均免费开放,因此,各平台都会有大量的新增客户。对于平台运营方而言,良好的应急预案和更好的用户体验,肯定更有利于平台在疫情结束之后留住这些新增的用户群体。

为进一步降低平台运营方的风险,提高用户体验,我们建议平台运营方可以:

将用户流量激增作为平台应急事件处理,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例如,在应急预案中明确流量激增事件的触发条件、服务器扩容的条件、部署临时备用服务器等;

对用户流量实现实时的监测,及时调配平台资源;

建立用户通知机制和话术模板,及时告知用户系统响应延迟的原因及预计恢复的时间等;

在用户协议或与客户签署的其他法律文本中,尝试明确该等系统延迟或奔溃事件的责任安排。

2.在远程办公环境下,以疫情为主题的钓鱼攻击频发,企业如何降低外部网络攻击风险?

事件回顾:

疫情期间,某网络安全公司发现部分境外的黑客组织使用冠状病毒为主题的电子邮件进行恶意软件发送,网络钓鱼和欺诈活动。比如,黑客组织伪装身份(如国家卫健委),以“疫情防控”相关信息为诱饵,发起钓鱼攻击。这些钓鱼邮件攻击冒充可信来源,邮件内容与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事件密切相关,极具欺骗性。一旦用户点击,可能导致主机被控,重要信息、系统被窃取和破坏[7]。

风险评估:

依据《网安法》第21、25条的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护义务,保障网络免受干扰、破坏或者未经授权的访问,防止网络数据泄露或者被窃取、篡改:(1)制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定网络安全负责人,落实网络安全保护责任;(2)采取防范计算机病毒和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危害网络安全行为的技术措施;(3)采取监测、记录网络运行状态、网络安全事件的技术措施,并按照规定留存相关的网络日志不少于六个月;(4)采取数据分类、重要数据备份和加密等措施;(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同时,网络运营者还应当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处置系统漏洞、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安全风险;在发生危害网络安全的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并按照规定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远程办公的实现,意味着企业内网需要响应员工移动终端的外网接入请求。员工所处的网络安全环境不一,无论是接入网络还是移动终端本身,都更容易成为网络攻击的对象。一方面,公用WiFi、网络热点等不可信的网络都可能作为员工的网络接入点,这些网络可能毫无安全防护,存在很多常见的容易被攻击的网络漏洞,容易成为网络犯罪组织侵入企业内网的中转站;另一方面,部分员工的移动终端设备可能会安装设置恶意程序的APP或网络插件,员工在疏忽的情况下也可能点击伪装的钓鱼攻击邮件或勒索邮件,严重威胁企业内部网络的安全。

在计算机病毒或外部网络攻击等网络安全事件下,被攻击的企业尽管也是受害者,但如果企业没有按照《网安法》及相关法律规定的要求提前采取必要的技术防范措施和应急响应预案,导致网络数据泄露或者被窃取、篡改,给企业的用户造成损失的,很可能依旧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应对建议:

对于企业而言,为遵守《网安法》及相关法律规定的网络安全义务,我们建议,企业可以从网络安全事件管理机制、移动终端设备安全、数据传输安全等层面审查和提升办公网络的安全:

(1)企业应当根据其运营网络或平台的实际情况、员工整体的网络安全意识,制定相适应的网络安全事件管理机制,包括但不限于:

制定包括数据泄露在内的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

建立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组织机构和技术措施;

实时监测最新的钓鱼网站、勒索邮件事件;

建立有效的与全体员工的通知机制,包括但不限于邮件、企业微信等通告方式;

制定与员工情况相适应的信息安全培训计划;

设置适当的奖惩措施,要求员工严格遵守公司的信息安全策略。

(2)企业应当根据现有的信息资产情况,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保障移动终端设备安全:

根据员工的权限等级,制定不同的移动终端设备安全管理方案,例如,高级管理人员或具有较高数据库权限的人员仅能使用公司配置的办公专用移动终端设备;

制定针对移动终端设备办公的管理制度,对员工使用自带设备进行办公提出明确的管理要求;

定期对办公专用的移动终端设备的系统进行更新、漏洞扫描;

在终端设备上,对终端进行身份准入认证和安全防护;

重点监测远程接入入口,采用更积极的安全分析策略,发现疑似的网络安全攻击或病毒时,应当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并及时联系企业的信息安全团队;

就移动办公的信息安全风险,对员工进行专项培训。

(3)保障数据传输安全,企业可以采取的安全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使用HTTPS等加密传输方式,保障数据传输安全。无论是移动终端与内网之间的数据交互,还是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交互,都宜对数据通信链路采取HTTPS等加密方式,防止数据在传输中出现泄漏。

部署虚拟专用网络(VPN),员工通过VPN实现内网连接。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VPN服务(尤其是跨境的VPN)是受到电信监管的,仅有具有VPN服务资质的企业才可以提供VPN服务。外贸企业、跨国企业因办公自用等原因,需要通过专线等方式跨境联网时,应当向持有相应电信业务许可证的基础运营商租用。

3.内部员工通过VPN进入公司内网,破坏数据库。企业应当如何预防“内鬼”,保障数据安全?

事件回顾:

2月23日晚间,微信头部服务提供商微盟集团旗下SaaS业务服务突发故障,系统崩溃,生产环境和数据遭受严重破坏,导致上百万的商户的业务无法顺利开展,遭受重大损失。根据微盟25日中午发出的声明,此次事故系人为造成,微盟研发中心运维部核心运维人员贺某,于2月23日晚18点56分通过个人VPN登入公司内网跳板机,因个人精神、生活等原因对微盟线上生产环境进行恶意破坏。目前,贺某被上海市宝山区公安局刑事拘留,并承认了犯罪事实[8]。由于数据库遭到严重破坏,微盟长时间无法向合作商家提供电商支持服务,此处事故必然给合作商户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作为港股上市的企业,微盟的股价也在事故发生之后大幅下跌。

从微盟的公告可以看出,微盟员工删库事件的一个促成条件是“该员工作为运维部核心运维人员,通过个人VPN登录到了公司内网跳板机,并具有删库的权限”。该事件无论是对SaaS服务商而言,还是对普通的企业用户而言,都值得反思和自省。

风险评估:

依据《网安法》第21、25条的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护义务,保障网络免受干扰、破坏或者未经授权的访问,防止网络数据泄露或者被窃取、篡改:(1)制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定网络安全负责人,落实网络安全保护责任;(2)采取防范计算机病毒和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危害网络安全行为的技术措施;(3)采取监测、记录网络运行状态、网络安全事件的技术措施,并按照规定留存相关的网络日志不少于六个月;(4)采取数据分类、重要数据备份和加密等措施;(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同时,网络运营者还应当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处置系统漏洞、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安全风险;在发生危害网络安全的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并按照规定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内部员工泄密一直是企业数据泄露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当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典型行为模式。远程办公环境下,企业需要为大部分的员工提供连接内网及相关数据库的访问权限,进一步增大数据泄露甚至被破坏的风险。

与用户流量激增导致的系统“短时间崩溃”不同,“微盟删库”事件的发生可能与企业内部信息安全管理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平台内合作商户产生直接经济损失,不排除平台运营者可能需要承担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责任。

应对建议:

为有效预防员工恶意破坏、泄露公司数据,保障企业的数据安全,我们建议企业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制定远程办公或移动办公的管理制度,区分办公专用移动设备和员工自有移动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严格管理办公专用移动设备的读写权限、员工自有移动设备的系统权限,尤其是企业数据库的管理权限;

建立数据分级管理制度,例如,应当根据数据敏感程度,制定相适应的访问、改写权限,对于核心数据库的数据,应当禁止员工通过远程登录方式进行操作或处理;

根据员工工作需求,依据必要性原则,评估、审核与限制员工的数据访问和处理权限,例如,禁止员工下载数据到任何用户自有的移动终端设备;

建立数据泄露的应急管理方案,包括安全事件的监测和上报机制,安全事件的响应预案;

制定远程办公的操作规范,使用文件和材料的管理规范、应用软件安装的审批流程等;

组建具备远程安全服务能力的团队,负责实时监控员工对核心数据库或敏感数据的操作行为、数据库的安全情况;

加强对员工远程办公安全意识教育。

4.疫情期间,为了公共利益,企业通过系统在线收集员工疫情相关的信息,是否需要取得员工授权?疫情结束之后,应当如何处理收集的员工健康信息?

场景示例:

在远程办公期间,为加强用工管理,确保企业办公场所的健康安全和制定相关疫情防控措施,企业会持续地向员工收集各类疫情相关的信息,包括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近期所在地区、当前住址、所乘航班或火车班次等信息。收集方式包括邮件、OA系统上报、问卷调查等方式。企业会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统计和监测,在必要时,向监管部门报告企业员工的整体情况。如发现疑似病例,企业也会及时向相关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风险评估:

2020年1月20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被国家卫健委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2月9日,中央网信办发布了《关于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利用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各地方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保护工作,除国务院卫生健康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授权的机构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疫情防控、疾病防治为由,未经被收集者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

各地也陆续出台了针对防疫的规范性文件,以北京为例,根据《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定》,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应当依法做好本单位的疫情防控工作,建立健全防控工作责任制和管理制度,配备必要的防护物品、设施,加强对本单位人员的健康监测,督促从疫情严重地区回京人员按照政府有关规定进行医学观察或者居家观察,发现异常情况按照要求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按照属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

依据《通知》及上述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我们理解,在疫情期间,如果企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获得了国务院卫生健康部门的授权,企业在授权范围内,应当可以收集本单位人员疫情相关的健康信息,而无需取得员工的授权同意。如果不能满足上述例外情形,企业还是应当依照《网安法》的规定,在收集前获得用户的授权同意。

《通知》明确规定,为疫情防控、疾病防治收集的个人信息,不得用于其他用途。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公开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但因联防联控工作需要,且经过脱敏处理的除外。收集或掌握个人信息的机构要对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负责,采取严格的管理和技术防护措施,防止被窃取、被泄露。具体可参考我们近期的文章《解读网信办<关于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利用大数据支撑防疫联控工作的通知>》

应对建议:

在远程期间,如果企业希望通过远程办公系统收集员工疫情相关的个人信息,我们建议各企业应当:

制定隐私声明或用户授权告知文本,在员工初次提交相关信息前,获得员工的授权同意;

遵循最小必要原则,制定信息收集的策略,包括收集的信息类型、频率和颗粒度;

遵循目的限制原则,对收集的疫情防控相关的个人信息进行区分管理,避免与企业此前收集的员工信息进行融合;

在对外展示企业整体的健康情况时或者披露疑似病例时,对员工的相关信息进行脱敏处理;

制定信息删除管理机制,在满足防控目的之后,及时删除相关的员工信息;

制定针对性的信息管理和保护机制,将收集的员工疫情相关的个人信息,作为个人敏感信息进行保护,严格控制员工的访问权限,防止数据泄露。

5.远程办公期间,为有效监督和管理员工,企业希望对员工进行适当的监测,如何才能做到合法合规?

场景示例:

远程办公期间,为了有效监督和管理员工,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定时汇报、签到打卡、视频监控工作状态等措施,要求员工主动配合达到远程办公的监测目的。员工通过系统完成汇报、签到打卡时,很可能会反复提交自己的姓名、电话号码、邮箱、所在城市等个人基本信息用于验证员工的身份。

同时,在使用远程OA系统或App时,办公系统也会自动记录员工的登录日志,记录如IP地址、登录地理位置、用户基本信息、日常沟通信息等数据。此外,如果员工使用企业分配的办公终端设备或远程终端虚拟机软件开展工作,终端设备和虚拟机软件中可能预装了监测插件或软件,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会记录员工在终端设备的操作行为记录、上网记录等。

风险评估:

上述场景示例中,企业会通过1)员工主动提供和2)办公软件自动或触发式收集两种方式收集员工的个人信息,构成《网安法》下的个人信息收集行为。企业应当根据《网安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获取员工的同意。

对于视频监控以及系统监测软件或插件的使用,如果操作不当,并且没有事先取得员工的授权同意,很可能还会侵犯到员工的隐私,企业应当尤其注意。

应对建议:

远程办公期间,尤其在当前员工还在适应该等工作模式的情形下,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采取适当的监督和管理措施,具有正当性。我们建议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以确保管理和监测行为的合法合规:

评估公司原有的员工合同或员工个人信息收集授权书,是否能够满足远程办公的监测要求,如果授权存在瑕疵,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获取补充授权的方式,包括授权告知文本的弹窗、邮件通告等;

根据收集场景,逐项评估收集员工个人信息的必要性。例如,是否存在重复收集信息的情况,是否有必要通过视频监控工作状态,监控的频率是否恰当;

针对系统监测软件和插件,设计单独的信息收集策略,做好员工隐私保护与公司数据安全的平衡;

遵守目的限制原则,未经员工授权,不得将收集的员工数据用于工作监测以外的其他目的。

四、总结

此次疫情,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科技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进一步推动了远程办公、线上运营等业务模式的发展。这既是疫情倒逼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结果,也代表了未来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9]。此次“突发性的全民远程办公热潮”之后,远程办公、线上运营将愈发普及,线下办公和线上办公也将形成更好的统一,真正达到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

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重大部署,强调要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共享,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10]。

为平稳加速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契合政府现代化治理的理念,企业务必需要全面梳理并完善现有的网络安全与数据合规策略,为迎接新的智能化管理时代做好准备。

当前网络社会信息安全走向取决于大数据

当前网络社会信息安全走向取决于大数据
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不断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然而,多层面的安全威胁和安全风险也不断出现。对于一个大型网络,在网络安全层面,除了访问控制、入侵检测、身份识别等基础技术手段,需要安全运维和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感知网络中的异常事件与整体安全态势。
对于安全运维人员来说,如何从成千上万的安全事件和日志中找到最有价值、最需要处理和解决的安全问题,从而保障网络的安全状态,是他们最关心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对于安全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而言,如何描述当前网络安全的整体状况,如何预测和判断风险发展的趋势,如何指导下一步安全建设与规划,则是一道持久的难题。
大数据给信息安全带来的最大改变是通过自动化分析处理与深度挖掘,将之前很多时候亡羊补牢式的事中、事后处理,转向事前自动评估预测、应急处理,让安全防护主动起来。大数据对安全厂商而言,意味着海量日志、黑客攻击更加隐蔽,同时也是安全技术水平提升的有效手段。
当然,在大数据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和机遇同时,大数据也给信息安全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为网络攻击或非法泄露信息的行为或多或少总会留下蛛丝马迹,这些痕迹都以数据的形式隐藏在大数据中。企业可以通过对大量网络攻击事件的分析,找出潜在的风险点,从而制定更好的预防攻击、防止信息泄露的策略。但是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保证进行网络攻击事件分析所依据的信息是准确的、可靠的,如果原始数据即已遭到非法篡改,那数据分析则会被误导,这将使企业陷入更加糟糕的境地。这说明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安全发展也是要以信息安全本身为基础的。
企业IT管理人员一定不会对以下这个场景感到陌生:一名员工在集团上海分公司刷卡进入公司内部,五分钟后后台系统显示该员工在北京分公司登录企业OA系统。孤立地看,这两件事都不属于安全事故,但如果将它们联系起来,IT人员就会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个人怎么能在五分钟内从上海飞到北京?企业信息正面临泄露风险。
如果集团的IT系统复杂,各地分公司每天产生的日志数量繁多,并且不能集中管理,类似的安全威胁就可能淹没在几十万条安全日志里。现在,借用大数据分析,SIEM(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正在让这些安全隐患无所遁形。
“大数据给信息安全防护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我们通过自动化分析处理与深度挖掘相结合,可以将之前很多时候亡羊补牢式的事中、事后处理,转向事前自动评估预测、应急处理,让安全防护真正可以主动起来。”某专业人士认为,安全厂商应该利用这种趋势,让自身的产品方案和大数据分析相结合,形成从数据收集分析到安全管理策略下发,再到效果评估的一整套安全解决方案,从而完成从销售相对孤立产品到真正解决方案式的模式转变。
网络安全感知能力具体可分为资产感知、脆弱性感知、安全事件感知和异常行为感知4个方面。资产感知是指自动化快速发现和收集大规模网络资产的分布情况、更新情况、属性等信息;脆弱性感知则包括3个层面的脆弱性感知能力:不可见、可见、可利用;安全事件感知是指能够确定安全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异常行为感知是指通过异常行为判定风险,以弥补对不可见脆弱性、未知安全事件发现的不足,主要面向的是感知未知的攻击。
大数据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包括宏观上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微观上的发现安全威胁,尤其是APT攻击上。一些企业认为应该加强对大数据本身的隐私保护,有人却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大数据是价值低密度的数据,安全厂商没有必要保护大数据的安全,而是应该利用大数据分析来发现更多安全威胁,这是安全厂商难得的机会”。在他看来,大数据分析的技术难度并不大,安全厂商也可以通过购买或合作获得,“重要的是分析的逻辑,包括查询条件、查询时间的起止点等,这些考验的还是安全厂商的传统思维”。 关于运维人员安全事件和运维安全生产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运维人员安全事件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运维安全生产、运维人员安全事件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上一篇:解决iptables Setting chains to policy ACCEPT: security raw nat[FAILED]filter
下一篇:it运维团队介绍(IT运维经理)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