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紧急事件通知文件的词条

来源网友投稿 738 2023-02-02

本站部分文章、图片属于网络上可搜索到的公开信息,均用于学习和交流用途,不能代表睿象云的观点、立场或意见。我们接受网民的监督,如发现任何违法内容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邮箱jiasou666@gmail.com 处理。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紧急事件通知文件,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紧急事件通知文件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特别重要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

发布部门: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成办发[2004]118号
各区(市)县政府紧急事件通知文件,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四川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紧急重大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紧急事件通知文件的通知》(川府办发电(2004)82号)转发你们,请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紧急重大事件报告工作,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节假日领导带班制度,按照省、市有关紧急重大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精神和要求,认真落实紧急重大情况报告制度,确保信息渠道畅通。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制,对出现紧急重大信息迟报、漏报、瞒报的,要予以通报批评,对迟报、漏报、瞒报紧急重大情况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进一步建立完善紧急重大事件应急反应体系,为市政府领导指挥决策提供高效服务。
二00四年十月二十八日
附:四川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紧急重大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
(川府办发电[2004]82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级各部门:
今年以来,我省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和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四川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贯彻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紧急重大情况报告工作的通知》(川办发(2000)43号)、《四川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系统值班工作的通知》(川办发(2001)123号)和《四川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紧急重大信息及洪涝灾害情况报告工作的紧急通知》(川府办发电(2002)59号)的精神,积极采取措施,完善制度,认真、及时上报紧急重大事件,为省政府领导了解情况、正确决策、妥善处置紧急重大事件提供了大量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为确保我省社会政治稳定,为经济 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少数地方和部门迟报、漏报和瞒报紧急重大事件的情况仍时有发生。最近一段时间,我省连续发生几起迟报、漏报和瞒报紧急重大突发事件的情况。有的突发事件,省委领导已在过问,新闻媒体已有报道,但事发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却迟迟没有向省政府办公厅报送信息。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省政府领导同志对紧急重大事件的及时掌握和处理,延误了省政府办公厅向国务院办公厅报告情况的时机,给工作造成被动。
9月27日7时30分,南充市蓬安县发生一起特大沉船事故。省政府领导已通过其他渠道获知此事并作出了批示,而南充市政府既没有向省政府办公厅报送文字信息,也没有电话告知相关情况。最后在省政府办公厅工作人员的再三催促下,南充市政府才于12时21分将事故发生情况报至省政府办公厅,延误了省政府办公厅向国务院办公厅报送重大信息的时间。省有关部门在得知这一突发事件发生后,未按规定及时向省政府办公厅信息技术处报送信息,也是造成这次信息迟报的重要原因。
9月25日晚上,简阳市平泉镇中学一语文教师在回家途中被他5年前的一名学生(因对他以前的批评教育怀恨在心)带领7、8名青年殴打,多处受伤,肋骨被打断,学校师生反响强烈。9月29日《成都晚报》以《挨批学生怀恨五年,率众当街暴打老师》为题,对这位老师被打后的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报道。省政府办公厅工作人员看了《成都晚报》的报道后立即催促资阳市政府迅速核实有关情况,组织信息上报,资阳市政府才于9月29日下午4时报送了有关信息。
9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转来国务委员陈至立对《反腐败工作信息》刊载的《南部县一学校因拖欠建筑工程款被封堵,400多名学生无法入校上课》一文的批示。在此之前,南充市政府没有任何信息反映。
为进一步做好紧急重大事件报告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有关要求和省政府领导同志指示精神,特作如下通知。
一、高度重视紧急重大事件报告工作。迅速、准确地向上级政府报告重大紧急事件信息,为领导同志及时掌握情况和指导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紧急重大事件报告工作,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件件牵动政府领导的心。处理每一件事情、办理每一个环节的每一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要深怀爱民、为民之心,时刻把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作为报告和处置紧急重大事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地、各部门要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以为民谋利、为民解难、为民服务的精神,充分认识做好紧急重大事件报告工作的重要性,扎扎实实抓好这项工作,绝不容许敷衍懈怠。
二、强化紧急重大事件报告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办公厅(室)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过问紧急重大事件报告工作。进一步强化政府办公厅(室)信息处(科)和政府值班室“值守”、“应急”职能和健全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节假日领导带班制度,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畅通。选调政治敏锐、责任心强、熟悉业务,具有较强科学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协调处置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人员充实信息、值班工作岗位。
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强化和完善信息、值班工作,加强对信息、值班人员的培训,以便迅速、准确地处理紧急重大事件,实现信息、值班工作机构落实、人员落实、职责落实、措施落实,逐步形成目标统一、步调一致、联系紧密、反映敏捷、协调互动、落实有力的快速反应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办公厅(室)和政府部门重大紧急事件报告工作的主渠道作用。
三、建立健全紧急重大事件报告工作责任制。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四川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贯彻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紧急重大情况报告工作的通知》(川办发(2000)43号)、《四川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系统值班工作的通知》(川办发(2001)123号)和《四川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紧急重大信息及洪涝灾害情况报告工作的紧急通知》(川府办发电(2002)59号)文件精神,确保紧急重大信息报告工作优质高效。一旦发现重大事件苗头和发生紧急重大事件,各地、各部门办公厅(室)必须在第一时间向省政府办公厅报告。由于多种原因,各地、各部门在第一时间报告紧急重大事件时,一些情况尚不明朗,还需进一步核实。但绝不能等到事件情况清楚后才报告。应先报告第一时间所掌握的基本情况,再根据事态发展和对情况了解的深入,进行后续跟踪报送。上班时间一律通过“四川 省人民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报至省政府办公厅信息技术处(传报时必须按要求界定为“突发事件”),紧急情况下可同时通过电话、传真方式报告;下班时间及节假日通过电话、传真报省政府办公厅值班室。对出现迟报、漏报和瞒报情况的地方和部门,省政府办公厅将在查清责任的基础上予以通报,并在年度政务目标考核中按《四川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 省人民政府对市州人民政府目标管理工作实施办法〉〈四川 省人民政府对省政府部门目标管理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川府发(2003)25号)的有关规定,酌情扣减目标分值。对因迟报、漏报和瞒报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后果的,将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四、加强本地区、本部门紧急重大事件报送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各地、各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所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值班、信息报送工作进行检查,进一步完善单位领导带班制度、值班情况抽查制度、值班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和紧急重大信息报告通报制度,以推动全省政府系统紧急重大事件快速反应体系的建立,为省政府领导决策和指挥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联合通知、紧急通知、重要通知"等字样常用在什么通知中?

联合通知,一般用在兄弟部门之间的通知,

紧急通知,一般是用在突发事件上的通知,

重要通知,一般用在比较重视某件事情上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坚决防止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强制执行引发恶性事件的紧急通知的通知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坚决防止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强制执行
引发恶性事件的紧急通知
有的被执行人以自焚、跳楼等自杀、自残方式相对抗,有的以点燃煤气罐、泼洒汽油、投掷石块等方式阻挠执行,有的聚众围攻、冲击执行人员酝成群体性事件,有的法院干警不当使用武器致人死伤等等。前不久,湖南省株洲市又发生一起被执行人在房屋拆迁强制执行中自焚(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严重事件。上述事件虽属少数或个别,但引起的社会关注度极高,造成的社会影响极为恶劣,其中的教训也极为深刻。为防止和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现就有关问题紧急通知如下:
一、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往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大局,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矛盾多发的领域。各级人民法院的领导和干警必须站在依法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政权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将此作为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以更加严格执法的信念、更加严谨审慎的态度、更加务实细致的方法,依法慎重处理好每一起强制执行案件,坚决反对和抵制以“服务大局”为名、行危害大局之实的一切错误观点和行为,坚决防止因强制执行违法或不当而导致矛盾激化、引发恶性事件。
二、必须严格审查执行依据的合法性。对行政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其征地拆迁具体行政行为的,必须严把立案关、审查关,坚持依法审查原则,不得背离公正、中立立场而迁就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凡是不符合法定受案条件以及未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申请,一律退回申请机关或裁定不予受理;凡是补偿安置不到位或具体行政行为虽然合法但确有明显不合理及不宜执行情形的,不得作出准予执行裁定。
三、必须严格控制诉讼中的先予执行。对涉及征地拆迁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凡是被执行人尚未超过法定起诉期限的,一律不得受理;凡是当事人就相关行政行为已经提起诉讼,其他当事人或有关部门申请先予执行的,原则上不得准许,确需先予执行的,必须报上一级法院批准。
四、必须慎用强制手段,确保万无一失。对当事人不执行法院生效裁判或既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行为确定义务的案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注意听取当事人和各方面意见,多做协调化解工作,尽力促成当事人自动履行。凡最终决定需要强制执行的案件,务必要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制定详细工作预案。
五、必须加强上级法院的监督指导。上级法院要切实履行监督指导职责,增强工作协同性,及时发现和纠正下级法院存在的各种问题。下级法院要主动争取上级法院的指导和支持,充分发挥执行工作统一管理的优势。凡涉及征地拆迁的强制执行案件,相关法院在执行前必须报上一级法院审查同意后方可实施。
六、进一步优化执行工作司法环境。凡涉及征地拆迁需要强制执行的案件,必须事前向地方党委报告,并在党委统一领导、协调和政府的配合下进行。同时,积极探索“裁执分离”即由法院审查、政府组织实施的模式,以更好地发挥党委、政府的政治、资源和手段优势,共同为有效化解矛盾营造良好环境。
七、严格重大信息报告制度。凡在执行中发生影响社会稳定重大事件的,有关法院必须迅速向当地党委和上级法院如实报告有关情况,做到信息准确、反应灵敏。对不具备交付执行条件的案件,凡遇到来自有关方面的压力和不当干扰的,必须及时向上级法院和有关机关报告,坚决防止盲目服从、草率行事、不计后果的情况发生。
八、明确责任,严肃追究违法失职行为。凡是因工作失误、执法不规范或者滥用强制手段、随意动用法院警力实施强制执行导致矛盾激化,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严重损失等恶性后果以及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或者对重大信息隐瞒不服、歪曲事实,造成影响社会稳定等负面效果持续扩大的,要严肃追究有关法院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并予以曝光通报。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编制依据

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

(三)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涉及跨省级行政区划的,或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本预案指导全国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五)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

(六)应急预案体系

全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1)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2)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

(3)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是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

(4)突发公共事件地方应急预案。具体包括:省级人民政府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各市(地、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基层政权组织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上述预案在省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分别制定。

(5)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应急预案。

(6)举办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

各类预案将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不断补充、完善。

二、组织体系

(一)领导机构

国务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家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以下简称相关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必要时,派出国务院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

(二)办事机构

国务院办公厅设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三)工作机构

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的职责,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具体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的起草与实施,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决定事项。

(四)地方机构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

(五)专家组

国务院和各应急管理机构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参加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运行机制

(一)预测与预警

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预警级别和发布

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二)应急处置

1.信息报告

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立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2.先期处置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的省级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报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

在境外发生涉及中国公民和机构的突发事件,我驻外使领馆、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要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应急响应

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要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由国务院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国务院工作组统一指挥或指导有关地区、部门开展处置工作。

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

需要多个国务院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由该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业务主管部门牵头,其他部门予以协助。

4.应急结束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

(三)恢复与重建

1.善后处置

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并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有关部门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保险监管机构督促有关保险机构及时做好有关单位和个人损失的理赔工作。

2.调查与评估

要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

3.恢复重建

根据受灾地区恢复重建计划组织实施恢复重建工作。

(四)信息发布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

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

四、应急保障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人力资源

公安(消防)、医疗卫生、地震救援、海上搜救、矿山救护、森林消防、防洪抢险、核与辐射、环境监控、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铁路事故、民航事故、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事故处置,以及水、电、油、气等工程抢险救援队伍是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和骨干力量。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提高装备水平;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增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要加强以乡镇和社区为单位的公众应急能力建设,发挥其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骨干和突击力量,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应急处置工作。

(二)财力保障

要保证所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要及时研究提出相应的补偿或救助政策。要对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资金的使用和效果进行监管和评估。

鼓励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包括国际组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捐赠和援助。

(三)物资保障

要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规定,做好物资储备工作。

(四)基本生活保障

要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五)医疗卫生保障

卫生部门负责组建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根据需要及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及时为受灾地区提供药品、器械等卫生和医疗设备。必要时,组织动员红十字会等社会卫生力量参与医疗卫生救助工作。

(六)交通运输保障

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要依法建立紧急情况社会交通运输工具的征用程序,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

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七)治安维护

要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和设备的安全保护,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事态,维护社会秩序。

(八)人员防护

要指定或建立与人口密度、城市规模相适应的应急避险场所,完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和程序,明确各级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公众安全、有序的转移或疏散。

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九)通信保障

建立健全应急通信、应急广播电视保障工作体系,完善公用通信网,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确保通信畅通。

(十)公共设施

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煤、电、油、气、水的供给,以及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有害物质的监测和处理。

(十一)科技支撑

要积极开展公共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加大公共安全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研发的投入,不断改进技术装备,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应急技术平台,提高我国公共安全科技水平;注意发挥企业在公共安全领域的研发作用。

五、监督管理

(一)预案演练

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有关部门对相关预案进行演练。

(二)宣传和培训

宣传、教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要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各有关方面要有计划地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

(三)责任与奖惩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附则

(一)预案管理

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本预案。

(二)预案生效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注:本预案发布日期为2006年1月8日

关于紧急事件通知文件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紧急事件通知文件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紧急事件通知文件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上一篇:zabbix消除积压告警(zabbix告警手动关闭)
下一篇:aiops团队(aiops框架)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