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行告警管理方案(变电站应急处置预案)

来源网友投稿 1134 2023-01-25

本站部分文章、图片属于网络上可搜索到的公开信息,均用于学习和交流用途,不能代表睿象云的观点、立场或意见。我们接受网民的监督,如发现任何违法内容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邮箱jiasou666@gmail.com 处理。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变电运行告警管理方案,以及变电站应急处置预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变电运行告警管理方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变电站应急处置预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变电运行中的隐患问题与解决方法探讨论文

变电运行中的隐患问题与解决方法探讨论文

论文摘要:对变电运行隐患及其预控的概念进行了阐述,针对变电运行作业危险点及隐患问题提出了强化危险点预防、加强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和将红外热像仪等新技术融入变电运行等有效的解决方法和预防措施。

论文关键词:变电运行;隐患;解决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作为电网安全前沿的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工作越来越得到企业、社会和研究人员的关注。变电运行的一大特点是设备多、危险点或隐患出现的几率大,而且隐蔽性强,变电运行作业中任何不规范的工作程序都会影响电力的正常运行甚至整个电网的安全和重大人身事故的发生。所以,如何寻找设备运行状况的危险点、对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制订严谨的、科学的安全防护措施已成为电力系统变电运行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热点问题。

一、变电运行隐患及其预控的概念

变电运行中潜在的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场所、元器件、作业工具和操作等均称为安全隐患。

安全隐患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作业场所未按照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要求进行设置,高温、噪音、气味等危害的作业环境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而诱发职业病。

二是作业现场的机器设备防护不到位,如缺乏危险标识、机械链轮不设安全罩等,会对人体直接造成伤害。

三是安全管理不到位,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漠,违反安全作业条例所形成的安全隐患。

危险点隐患的预控就是在作业前采用技术手段,找出作业危险点,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制订严谨的、切实可行的控制方案、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方法。它既是将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或将安全隐患带来的风险和损失降至最低,也是确保电网正常运行的有效途径。

二、变电运行管理中的危险点与隐患分析

1.变压器

(1)操作危险点及隐患。变压器的操作是变电运行操作中最常见的、典型的操作之一,它的内容包括向变压器充电、带负荷、切断空载变压器等。通常情况下,操作变压器时,在切合空载变压器的过程中,存在操作过电压情况的出现而影响或危及变压器的绝缘的现象以及变压器的空载电压升高而导致变压器绝缘遭受损坏的危险和隐患。

(2)防范措施。变压器的操作应谨慎小心,避免因疏忽而产生难以挽回的后果。变压器采用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为了避免产生操作过电压。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倒闸应遵循的`原则:

1)当数台变压器运行时并列于不同的母线,为防止由于母联开关跳开发生母线不接地现象,要求每一条母线应有1台以上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

2)当变压器低压侧配有电源时,要求变压器的中性点必须直接接地,以防止当高压侧开关跳闸时变压器成为中性点绝缘系统而产生安全隐患。

3)应采用投入电抗器、降低送端电压和改变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等方法,避免变压器空载电压的升高。

2.母线倒闸

(1)操作的危险点。母线是变电运行设备的汇合场所,其特点是连接元件多、操作工作量大。在母线的送电、停电以及母线上的设备在两条母线之间的倒换过程会产生危险点和隐患,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操作。

母线操作潜在的危险点有以下几点:

1)带负荷拉刀闸事故。

2)对继电保护或自动装置切换不正确而引起的误动。

3)在向空载母线充电时,电感式电压互感器与开关断口电容之间所形成的串联谐振。

(2)防范措施。

1)当备用母线存在故障时,为防止事故扩大可由母联开关将其切除。

2)在母线倒闸过程中,应将母联开关的操作电源拉开,避免操作过程中母联开关误跳闸,造成带负荷拉刀闸安全事故的发生。

3)在进行将一条母线上的所有元器件全部倒换至另一母线上时,应根据操作机构的位置和操作人员的习惯,正确使用以下两种倒换次序:一种是将某一元件的刀闸合于一母线,而拉开另一母线刀闸;另一种是将全部元器件均合于一母线之后,再拉开另一母线的所有刀闸。

4)当设备倒换使得母线上的电压互感器停电,因注意不可使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因失去电压而发生误动作而向不带电母线反充电,从而引起电压回路熔断器熔断、继电保护误动等情况的出现。

5)由于设备倒换至另一母线或母线上的电压互感器停电,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电压回路需要转换由另一电压互感器给电时,应注意勿使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因失去电压而误动作。避免电压回路接触不良以及通过电压互感器二次向不带电母线反充电的现象。

6)母线操作时应根据母差保护运行规程对母差进行保护。母差保护应贯穿于倒母线操作过程中,母线装有自动重合闸,操作中应根据需要对重合闸方式作相应改变。

3.直流回路操作时的危险点及防范

直流回路操作是变电运行操作人员常见的操作项目。直流回路操作方法不正确,致使某些保护及自动装置误动作等危险和隐患。

(1)取下直流控制熔断器时,为防止产生寄生回路,避免保护装置的误动作,应严格按照先取正极、后取负极的操作顺序;装上直流控制熔断器时,应严格执行先装负极,后装正极的操作。在进行装、取熔断器时,判断正确后应果断和迅速,避免反复地接通、断开的操作方式,在取下和再装上之间应有不小于5s的时间间隔。   (2)运行中需要停用直流电源时,应采取先停用保护出口连接片,再停用直流回路的正确顺序;恢复时采用相反的操作顺序。

(3)断路器停电操作中,应在确认拉开开关做好了安全措施之后取下。

(4)在断路器送电操作中,断路器的控制熔断器应在拆除安全措施之前装上。这是因为在装上控制熔断器后,可以检查保护装置和控制回路工作状态是否完好。

4.环形网络的并解列操作危险点及其防范

环形网络的并解列即合环、解环操作,是电力系统变电运行中由一种方式向另一种方式转变的常见操作。环网的并解列操作中,除应满足线路和变压器自身操作的一般要求,还应正确预计每一步骤的潮流分布、对各元件允许范围进行安全控制,确保环网并解列操作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环网的并解列操作应满足以下条件:

(1)初次合环,或在可能引起线路相位变化的检修之后进行合环操作时,为保证相位一致,必须随时进行相位测定。

(2)应对电压差进行调整和控制,保证最大允许电压差不超过20%;特殊情况下,应将环网并列最大电压差控制在30%以内。

(3)合环后应保证线路各元件不过载、对各结点电压进行控制和监测,使之不超出规定值。

(4)继电保护系统应满足和适应环网的方式。

(5)解环操作时,应综合考虑解环对潮流电压、负荷转移以及自动装置继电保护的变化等。

以上这些潜在的危险点构成变电运行的隐患,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预控,将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变电运行作业危险点及隐患预防措施

变电运行日常工作中,应在建立规章制度执行危险点控制的同时,强化危险点预防工作。

1.提高危险点预防意识

变电运行作业中,应结合现场实际,强化安全理念,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实现创新管理。将操作人员心理状态、变化因素等纳入危险点预防工作范围内。

2.实行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的安全管理是众望所归,它是企业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是刚性约束与柔性管理的润滑剂。合理运用人性化管理,可增强操作人员工作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激发工作人员爱岗敬业精神。

3.强化员工执行标准化操作的力度

通过严格执行操作票、流程卡工作制度等标准化作业模式规避操作危险点和杜绝隐患的有力保证。

4.加强人员危险性教育和培训工作

要使员工切实感受现实存在的危险。开展实用性技术培训是提高人员整体素质、防止人员误操作、对危险点有效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手段。此外,还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学习力。

5.将红外热像仪等新技术融入变电运行

红外热像仪可对变电运行的高、低压电气设备实时进行远距离的、非接触式的诊断。与传统的停电预防性检测相比较,红外热像仪更能对设备的缺陷进行有效地、真实的检查。由于红外测温仅仅是对物体发出的红外线进行接收而不对设备外加任何红外源,所以对运行中的设备不会损害和影响正常的电力生产、运行的连续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常抓不懈、永恒不变的主题,是电力系统工作的中心。明确隐患的概念和构成是实现危险点的预控、确保变电运行的首要环节。只有对安全隐患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和预防,才能保证变电运行工作的正常运行,在给社会带来稳定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效益。

;

100分急求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一些制度和方案。

前 言
为了实现县级电网运行信息的集成和资源的整合,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农村电网自动化及通信系统技术导则Q/GDW 126-2005》的精神,实现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集约化和规范化改造和建设,全面提升县调管理水平,推动县调技术进步,我们组织编制了《东北电网有限公司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以指导和规范县级供电企业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管理。
本规范书内容包括:系统总体要求、技术指标、系统配置和系统功能等。本技术规范将主站端控制系统进行整合,将各应用功能进行集成,在统一的技术支持平台上实现县级电网调度和生产控制的功能。
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通信部分以通信专业技术规范执行。
本《规范》由东北电网有限公司营销与农电管理部负责编制并解释。
1 总则
1.1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十一五”期间东北电网有限公司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以下简称县调主站系统)建设目标、建设原则、系统结构、建设模式、应用功能规范和性能指标。
本技术规范是“十一五”期间东北电网有限公司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规划、设计、建设、改造、验收和运行的主要技术依据。
1.2 引用标准
IEEE- 802.X 系列局域网通信标准
IEC 61970 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标准
IEC 61968 配网管理系统接口标准
IEC 60870-5(所有部分)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部分:传输规约
GB/T 13730 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 13729 远动终端设备
DL/T 634.5101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 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DL/T 634.5104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 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 60870-5-101网络访问
DL/T 516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
DL/T 550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功能规范
DL/T 5003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DL/T 5002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DL/T 635 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
DL/T 789 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用化要求及验收
DL/T 721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
DL 451 循环式远动规约
DL 476 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应用层协议
国家电监会令[2004] 第5号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电监安全[2006]34号文 地、县级调度中心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方案
国家经贸委令[2002]第30号 电网和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规定
国家电网公司Q/GDW 126-2005 农村电网自动化及通信系统技术导则
1.3 建设原则
⑴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以下简称县调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应参照相关国际标准,遵循相关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国网公司企业标准以及相关国家部委技术文件的规定,统一规划、统一设计、重在实用、适当超前。
⑵ 县调系统的功能和配置应以县级电网一次系统的规模、结构以及运行管理的要求为依据,与一次电网的发展规模相适应,满足一次电网未来8年以上调度运行管理及变电运行管理的发展要求,确保电网的安全、优质、经济运行。
⑶ 县调系统应为电网提供监测、分析和控制功能的综合性业务服务平台,符合一体化系统设计和信息数据整合的技术要求,把县调系统建设成为电网调度、集中监控、运行操作的实时控制平台。
⑷ 县调系统采用一体化设计,应稳定可靠运行,快速准确地采集和处理电网的各种信息量,及时反应电网运行情况。具有良好的在线可扩展性,维护简便,满足电力系统二次安全防护的要求。在任何情况下,不能因本系统的缺陷导致一次系统的事故。
2 系统体系结构
2.1 总体要求
2.1.1 标准性
县调系统应遵循国际国内标准,操作系统采用Unix/ Windows;数据模型设计参考IEC 61970 CIM标准的思想,系统接口设计参考IEC 61970 CIS标准的思想;配网自动化数据模型参考IEC 61968标准的思想;数据网络通信采用TCP/IP协议,商用数据库访问遵循ANSI SQL标准;人机界面GUI采用Windows GDI+ 标准;通讯规约应满足IEEE、IEC标准或国家相关标准。
2.1.2 一体化设计
县调系统必须遵循一体化设计思想,采用分布式系统结构,在统一的支撑平台的基础上,可灵活扩展、集成和整合各种应用功能,各种应用功能的实现和使用应具有统一的数据库模型、人机交互界面,并能进行统一维护。
2.1.3 Unix/Windows混合平台
县调系统中所有服务器选择Unix硬件和操作系统平台,工作站选用PC和Windows操作系统,主要的数据采集、处理、发布节点可选择Unix处理平台,人机交互界面操作宜采用Windows平台。
2.1.4 可靠性
⑴ 系统的重要单元或单元的重要部件应为冗余配置,保证整个系统功能的可靠性不受单个故障的影响。
⑵ 系统应能够隔离故障,切除故障应不影响其它各节点的正常运行,并保证故障恢复过程快速而平稳。
⑶ 硬件设备的可靠性:县调系统所选设备应是符合现代工业标准,并具有相当的生产历史,在国内计算机领域占有一定比例的标准产品。所有设备具有可靠的质量保证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保证。
⑷ 软件设计的可靠性:软件的开发应遵循软件工程的方法,经过充分测试,程序运行稳定可靠,系统软件平台应选择可靠和安全的版本。
⑸ 系统集成的可靠性:不同厂家的软、硬件产品应遵循共同的国际国内标准,以保证不同产品集成在一起能可靠地协调工作。
2.1.5 安全性
⑴ 系统应具有高度的安全保障特性,能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具备一定的保密措施,执行重要功能的设备应具有冗余备份。系统运行数据要有双机热备份,防止意外丢失。
⑵ 系统应构筑坚固有效的专用防火墙和数据访问机制,最大限度地阻止从外部对系统的非法侵入,有效地防止以非正常的方式对系统软、硬件设置及各种数据进行访问、更改等操作。
⑶ 调度自动化系统与其它电力监控系统之间(变电站DCS监控系统)应是相对独立的关系。
⑷ 禁止非电力监控系统对调度自动化系统数据的直接调用。
⑸ 系统应实现主机加固。
⑹ 系统的管理上应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内部人员对系统软硬件资源、数据的非法利用,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护应覆盖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所有服务器和工作站,提供定期、及时更新病毒代码的机制,严格控制各种计算机病毒的侵入与扩散。
2.1.6 开放性
⑴ 支撑平台的各功能模块和各应用功能应提供统一标准接口,支持用户和第三方应用软件程序的开发,保证能和其它系统互联和集成。
⑵ 系统应具有良好的软件和硬件在线可扩展性,可以逐步建设、逐步扩充、逐步升级,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
⑶ 系统容量可扩充,包括可接入的厂站数量、系统数据库的容量等,不应该有不合理的设计容量限制,从而能使系统可以整体设计、分步实施。
2.1.7 易用性
⑴ 系统应采用图模库一体化技术,方便系统维护人员画图、建模、建库,图模库一次生成,并保证三者数据的同步性和一致性。
⑵ 需对用户提供系统编译运行环境,以保证在软件修改和新模块增加时用户能独立生成可运行的完整系统。
⑶ 必须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至少包括用户使用、维护及版本更新等相关手册以及第三方提供的技术资料)。
⑷ 操作应提供在线帮助功能,系统维护应具有流程和向导功能。
⑸ 应具备简便、易用的维护诊断工具,使系统维护人员可以迅速、准确地确定异常和故障发生的位置和原因。
2.2 系统软件结构
县调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由操作系统、支撑平台、应用功能共三个层次组成,层次结构图见下图1。其中:
1.操作系统可根据硬件平台选用Unix、Windows、Linux。
2.支撑平台为各种应用功能的实现提供通用的支撑服务。支撑平台提供以下的通用服务功能:网络数据传输、实时数据处理、历史数据处理、图形界面、报表、系统管理、权限管理、告警、计算等。
3.本期应用功能包括SCADA功能,集控监控功能,安全WEB数据发布功能等。
根据远期发展可选择电网分析功能(网络建模、网络拓扑、电压无功优化、状态估计、调度员潮流、负荷预报),配电自动化功能,操作安全约束系统等。
1.1 系统硬件结构
本期县调自动化系统采用双机双网结构,主要硬件设备采用冗余配置,避免单点硬件故障导致系统瘫痪。典型的系统配置包括:独立的数据采集网段;主网采用双网结构;主系统由两台数据采集服务器、两台数据服务器、两台调度员工作站、两台监控工作站、一台报表工作站、一台维护员工作站组成;设置一台物理隔离装置和WEB服务器实现信息的安全发布功能。
1.1.1 网络数据传输设备
网络数据采集设备包括前置采集交换机和主网络交换机,网络采用冗余交换式以太网结构。网络交换速率采用100M/1000M自适应。网络结构满足以下要求:
1.单网故障或单点网络故障不影响系统功能运行。
2.主网络交换机可具有SNMP网络管理协议,可以对交换机进行在线监视和控制,如端口运行工况、网络流量等。
1.1.2 数据通信与采集
数据通信与采集是整个系统的基础数据来源与控制通道,其组成包括前置数据采集服务器、串行通信设备、时间同步装置等。
通道及厂站装置冗余配置且正常工作条件下,前置数据采集服务器应分别使用不同的通道与厂站装置一一通信,实现负载均衡,通信资源优化利用。
前置数据采集服务器可配置PC服务器,应冗余配置。两台数据采集服务器按照主备热备用工作方式。
串行通信设备包括模拟通道板、数字通道板、终端服务器或路由器等。终端服务器用于常规远动串行通道接入,路由器和2M网络专线用于与网络RTU、RTU通过终端服务器接入数据网、综合自动化系统、上下级控制中心之间的通信。
1.1.3 数据服务器
数据服务器由两台PC服务器组成。数据服务器一方面运行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另一方面承担数据处理、数据存贮、数据分发、数据检索、双服务器之间数据同步功能。两台数据服务器采用主备热备用工作机制,可以实现无扰动自动/手动切换,在切换过程中应保证数据不丢失。
1.1.4 人机界面交互工作站
人机界面交互工作站选用主流Windows图形工作站,可根据需要配置单屏或多屏显示器,并具有多媒体功能。主要的人机工作站有:调度员工作站、监控工作站、报表工作站、维护工作站等。
1.调度员工作站:完成对电网的各种实时监视功能;
2.监控工作站:完成对电网的各种实时监视和安全操作功能;
3.报表工作站:主要进行报表的维护和打印;
4.维护工作站:进行系统的数据库录入、画面编辑、报表制作以及系统性能调整工作。
1.1.5 WEB服务器
按照国调中心二次安全防护的要求,安全WEB发布与主系统相对独立,但图形、实时数据、历史数据等保持一致。WEB服务器应选用PC服务器。在I区和III区之间布置电力专用隔离装置,用于从内网向外网的单向通信,同步传送实时数据、历史数据、电量数据、各种统计数据、图形、报表、文件等,同时对I区的主系统形成保护,确保其不受病毒黑客等的攻击。
在WEB服务器上应安装防火墙、防病毒软件。
2 支撑平台
支撑平台位于操作系统与应用功能之间,实现对所有应用功能的全面、通用服务和支撑,为应用功能的一体化集成提供平台,结构图见下图2。
支撑平台应提供以下通用服务:网络数据传输、实时数据处理、历史数据处理、图形界面、报表、系统管理、权限管理、告警、计算等。
支撑平台应提供标准的服务访问或编程接口,支持用户新应用软件的开发以及第三方软件的集成。
1.1 系统运行环境
1.1.1 操作系统
选用Unix/Winodws的主流通用版本,并应及时安装相应系统补丁,确保上层应用软件的稳定可靠运行。
1.1.2 商用数据库
应选用主流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推荐选用Oracle 9i和SQL Server2003等。
1.1.3 其它工具软件
在系统相应的节点上应根据实际需求安装C/C++/Java编译和运行环境、MS Office软件、防病毒软件、防火墙软件等。第三方软件的安装必须考虑与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兼容性,并具有合法的使用授权。
1.2 支撑平台
1.2.1 网络数据传输
网络数据传输应采用动态平衡双网技术,对底层网络数据传输进行封装,实现服务器和工作站各个节点之间透明的网络数据传输,同时可以监视网络流量、网络传输异常,并自动进行告警。具体应满足以下要求:
1.网络数据传输应采用TCP/IP协议的分布式网络管理软件,可与各种网络设备相匹配。
2.网络数据传输应提供标准的应用程序接口,上层应用功能和用户开发的软件均通过此接口实现进程之间的透明网络通信。
3.网络数据传输应能支持单网、双网或单双网混合。
4.网络数据传输应采用动态双网平衡分流技术,正常工作时采用两个网段同时进行数据传输,异常情况下则通过动态网络路径管理将两种流量合并。
5.网络数据传输应能监视网络上所有节点的网络通信状态,自动监视和统计网络流量,自动诊断交换机故障和节点网卡故障,并具有网络异常和网卡故障告警功能。
1.2.2 实时数据处理
实时数据处理应采用C/S分布式结构,并借鉴IEC 61970 CIM数据模型,实现高效的实时数据处理、存取和管理。具体应满足以下要求:
1.应面向电力设备和网络,借鉴IEC 61970 CIM模型建立系统数据模型。
2.应基于C/S模式实现分布式的实时数据库管理。
3.支持实时态、研究态等多态。
4. 支持多应用:前置、SCADA、集控监控等。
5.实时数据库提供各种访问接口,包括本地接口与网络接口。
6.应提供简便易用的基于CIM模型思想的实时数据库浏览、录入和维护的图形界面,所有的修改操作都有历史记录,以备查询。
7.应提供CIM模型数据智能快速变换、录入和校核功能。
8.应提供CIM模型倒出工具,实现系统之间模型的互换,并具备自动/手动两种手段。
9.提供基于CIM模型的数据检索器。
1.2.3 历史数据处理
历史数据处理主要用于实现系统与商用数据库的交互,实现各种数据在商用数据库中的存贮与管理。应满足以下功能:
1.系统应提供访问历史数据库的接口和相关数据操作工具包,进行历史数据的查询和处理。
2.对商用数据库的访问应按照三层结构(客户-服务进程-商用数据库),客户进程不能直接访问数据服务器上的商用数据库,必须通过部署在数据服务器上的服务进程实现对商用数据库的访问。
3.商用数据库中的历史数据类型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量测数据、统计计算数据、状态数据、事件/告警信息、SOE信息、事故追忆数据、趋势数据及曲线、预测数据、计划数据、应用软件计算结果断面、其它数据。
4.可灵活定义商用数据库历史采样数据的时间周期。
5.数据的保存:所有采样数据、事件、告警等信息至少保存1年。
6.应提供简单方便易操作的数据库备份和恢复工具,能按照表空间进行数据的备份和还原。能方便地在两个商用数据库之间进行数据库中的数据及结构比较功能。提供灵活方便的数据库维护工具。
7.具有灵活的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处理和显示功能,具有灵活的查询和分析功能。
8.应具有商用数据库故障隔离与告警功能。
9.应具有基于动态SQL模板实现对各种历史事件告警数据的查询功能。
10.商用数据库应具备以下告警功能:商用数据库异常告警,数据库磁盘空间告警,表空间告警,表记录最大个数告警,数据库状态告警。
1.2.4 图形界面
图形界面主要采用图模库一体化技术以及多应用数据切换技术,实现矢量化、多平面、多层次的一体化图形系统。主要的功能包括图形编辑、图元编辑、间隔编辑、图形浏览功能。
系统的人机界面应采用面向对象技术,采用图模库一体化技术,建立多平面多层次矢量化无级缩放图形系统,生成单线图的同时,自动建立网络模型和网络库。需具备全图形人机界面,画面可以显示来自不同分布服务器节点的数据。系统的所有应用均应采用统一的人机界面。
系统应提供灵活、方便和丰富的图形编辑功能,可以利用系统自备的图元与用户编辑的图元,自主地定制各种接线图、目录、曲线等。
系统应提供按照面向对象的方法设计的基于CIM思想的图库一体化技术,提供一套先进的图形制导工具,图形和数据库录入一体化,作图的同时可在图形上录入数据库,使作图和录入数据一次完成,自动建立图形上的设备和数据库中的数据的对应关系。
系统应提供一套的图形应用切换技术。对于一个厂站而言,使用同一幅图形,采用多图层技术将不同应用共用的图形元素以及独特的图形元素都画在同一幅图里,在用户调出图形后,根据用户所选择的不同应用,图形系统自动识别显示该应用下的内容。
在一次接线图上可以实现多应用数据的自动比对功能。
提供子图的编辑和保存功能:对于系统中各种典型的间隔,可以预先在图形编辑器中编辑生成,保存为子图,作为一个整体直接加入一次接线图进行编辑。
提供图形模板的编辑、生成和浏览功能。
快速建设设备图元之间的拓扑关系,快速实现设备图元与数据库之间的关联关系。
自动检查和校核图形上连接关系的正确性,实现拓扑关系自动入库,自动生成设备的标注和测点。
1.2.5 报表服务
系统应具有与Microsoft Excel兼容的报表管理系统,运行于报表工作站上。
报表服务器应具有报表定义编辑、显示、存储、打印等功能,并且在兼容Microsoft Excel的基础上增加便于制作电力系统报表的数据定义功能。
支持在DMIS或MIS网上任何普通PC机上使用Excel制作报表,然后通过调用报表服务器数据库接口获得相关数据。
报表系统应支持对历史数据的修改功能,历史数据修改功能需要在报表服务器上完成。
曲线、棒图和饼图能添加到报表上,与电力系统运行相关的说明和注释也能由调度员在线写入到报表中并且能支持汉字,同时报表系统应提供调度员备忘录功能。
系统提供的各种查询工具,其结果应能通过报表显示和打印。
可灵活定义和生成时报、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及年报等,报表的生成时间、内容、格式和打印时间可由用户定义。
1.2.6 权限管理
1.按照功能、角色、用户、组和属性来构建权限体系;
2.系统管理员缺省情况下不具有遥控权限;
3.可以灵活定义责任区,建立责任区、人员、机器之间的关联关系。
1.2.7 告警
1.能够灵活处理电力系统事故或计算机系统故障时系统产生告警信息源。
2.具有灵活的告警方式组合。
3.当告警原因消除后,该告警显示能够自动撤消。
4.登录告警并由操作员确认。
5.用户可以预先定义告警事件的类别和级别以及选择告警方式,并提供告警信息的分类、统计、检索和历史存储功能,还可根据用户需要调节告警信息的存储量。
1.2.8 计算服务
计算引擎能够完成用户各种计算功能,使数据库具有动态特性。系统应提供支持ANSI C的全C语言计算引擎,通过自定义各种C语言公式来完成各种计算,在用户不用编程的情况下,能对数据库的点定义特定的计算。用户定义的计算没有限制。
1.可采用C语言内置的标准运算函数,如abs,三角运算等;可采用C语言提供的所有操作符和运算符;提供C语言全部的控制结构支持,如if then else 条件语句,for循环语句,while循环语句,switch分支结构等;支持变量定义,函数调用等C语言功能。
2.可引用数据库中的任何数据进行计算。。
3.计算周期可由用户在线设定或修改。
4.通过图形拖拽等技术快速方便的生成公式。
5.应能自动判断公式的定义出错信息。
6.公式的优先级可自动计算,自动判断公式的先后计算顺序。
7.应提供公式的正确性校核工具,并在公式修改完成后自动实现校核,并给出相关告警提示。
2 系统应用功能
系统的应用功能主要采集、处理厂站端综自/RTU数据、配网信息等数据,通过对控制系统和功能应用的集成,实现对电网的实时监视、分析和控制。
本期系统应具备数据采集功能,SCADA功能,集控监控功能,安全WEB数据发布功能等。
根据远期建设可扩展电网分析功能(网络建模、网络拓扑、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状态估计、调度员潮流、负荷预报),电压无功优化AVQC功能,配电自动化、遥控操作安全约束系统等功能。
2.1 数据采集功能
SCADA前置系统完成数据采集功能。前置系统通过与各远方RTU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信实现对电网实时运行信息的采集,将其接收到的实时数据通过网络点对点通信方式写入到系统的实时数据库中去。前置系统同时接收用户控制命令,通过向远方终端下达控制命令实现对远方站的调控功能。前置系统在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处于非常关键的地位,要求其必须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
前置系统应必须具有以下功能:
1.与RTU或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信,包括CDT、Polling方式,采用的规约包括点对点通信的部颁CDT规约、IEC60870-5-101规约、DNP3.0、SC-1801等,以及网络通信的IEC60870-5-104规约。
2.支持全双工方式通信。传输速率300,600,1200,2400,4800,9600bps可选。
3.能够接收处理不同格式的遥测量,遥信量、脉冲量,并处理为系统要求的统一格式。
4.能够接收、处理厂站端的SOE事件信息。
5.能够实现对厂站端的遥控、遥调、对时等下行信息。
6.可以单通道或双通道方式收发同一厂站端数据。双通道工作时,可各自使用不同通信模式(数字或模拟通信),并能根据通道状态切换主/备通道。
7.可以同时采用一路网络、一路专线方式收发同一厂站端数据。网络、专线同时工作时,可各自使用不同的通信规约,并能根据需要进行主/备切换。
8.支持一点多址通信方式。
9.可接收同步/异步通道信号。
10.具有对通信过程监视诊断,统计通道停运时间。
11.能在线关闭和打开指定通道,可动态复位通讯口。
12.具有与GPS时钟接口。
13以厂站为单位分类组织实时数据:
遥测量YC(模拟量):带符号二进制数。
遥信量YX(数字量)
电度量YM(脉冲累计量或数字量)
事件顺序记录(SOE):在数据库内循环记录。
14.前置系统采用双机互为热备用工作方式的冗余配置,由系统运行管理软件监视其运行状态,支持手动或自动切换功能。
15.前置系统应交互方便、人机界面友好。其人机界面应提供如下功能:
各厂站通信原码监视,显示报文帧格式数据。应具有通信原码报文录制存盘功能。
对前置机系统配置库进行管理,如:插入、删除、修改。
修改和设置通道参数和厂站参数。
16.以厂站为单位分类组织的远动信息监视:遥测YC、遥信YX、电度YM、厂站的SOE数据以及通道状态的监视。
2.2 SCADA功能
系统SCADA功能主要是将前置系统采集的各类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计算和统计,将其结果显示、打印和保存,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视,实现对各类事件、事故的分析,如:极值潮流、经济运行、安全监视等。
2.2.1 数据采集
1.模拟量
模拟量包括: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流、电压、频率及其它测量值。
可设定每个模拟量的限值范围,仅把超过限值具备变化的值发送给控制系统,每个模拟量的限值范围可在工作站通过人机界面设定。
2.状态量
状态量包括:断路器位置、事故跳闸总信号、预告信号、刀闸位置、有载调压变压器抽头位置、主保护动作信号、事件顺序记录、RTU状态信号、系统各工作站状态信号等。
3.脉冲量
脉冲量包括:各厂站RTU脉冲电能量等。
4.保护及综合自动化信息
系统对RTU除完成远动四遥功能之外,对已安装变电站微机保护及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厂站亦可完成相应的保护数据采集及控制功能。包括:
接收并处理保护开关状态量
接收并处理保护测量值量
接收保护定值信息
远方传送、设定、修改保护定值
接收保护故障动作信息
接收保护装置自检信息
保护信号复归
2.2.2 数据处理
2.2.2.1 模拟量处理
1.每个模拟量可根据不同的时间或其他条件设置多组限值,系统应提供方便的界面让用户手动进行限值的切换。
2.允许人工设置数据,MMI上的画面数据需用颜色区分并提供列表。
3.自动统计记录任意采样模拟量的极值及其发生时间,自动统计记录任意采样模拟量每日的电度量,并作为历史数据供查阅和再加工。
4.对于不同数据,包括未被初始化的数据、可疑数据、不刷新数据及不可用数据及人工置数数据都需有不同质量标志。
5.应提供自动/手动两种方式下的旁路代和对端代功能及实时列表,并且不影响被代数据的各种运算结果。
6.旁路代时自动根据旁路量测值进行限值判断,以免因量测为0而没有正确判断出越限的情况。
7.提供遥测越限延时(可调)处理功能,如某一遥测越限并保持设置的时间后,才作告警。
2.2.2.2 状态量处理
状态量包括开关量和多状态的数字量。系统对状态量的处理应采用“遥信变位+周期刷新”的信息传送机制,以保证相关信息能快速准确的传送至后台。
1.状态量的极性处理
状态量的极性统一规定为“1”表示合闸状态,“0”表示分闸状态,并可进行反极性修改和处理。
2.状态量根据不同的性质发出不同的报警,并进入不同的分类栏。
3.状态量的事故判别
根据事故总信号或保护信号与开关变位,并结合相关遥测量(归零,时延由用户设定)判断事故跳闸。
4.状态量操作
对状态量的操作分为:
(1) 封锁(人工设置)指定遥信的合/分状态,封锁后可有颜色变化。
(2) 解除/封锁指定遥信的合/分状态。
(3) 抑制/恢复告警。
5.多态数据处理
为了表示电网中有关设备的运行状态,一个状态量应具有多个状态,系统能对同一状态量的多个状态进行不同的处理。
6.其他处理
(1) 对于可疑信号在数据库中应标明身份,并在人机界面(MMI)上显示。
太长,发不了。告知邮箱

求变电运行反事故预想

变压器预案 1号主变本体故障
事故前运行方式 330kV Ⅰ母、Ⅱ母及YH、榆绥线、榆延Ⅰ线运行,1、2号主变运行,110kV Ⅰ母、Ⅱ母并列运行,35kV Ⅰ母、Ⅱ母运行
事故现象 后台机告警及信息:事故及预告报警音响, “3311、3310、1101、3501开关跳闸”, 告警信息显示“1号主变差动保护出口动作、1号主变瓦斯保护出口动作”;
1号主变保护A动作(SGT 756):“保护启动、保护动作”指示灯亮;
1号主变保护B动作(RCS-978):“报警、跳闸”指示灯亮;
自动装置动作情况: “主变故障录波器动作”、“330kV故障录波器动作”、 “110kV故障录波器动作”;
其它信息:35kVⅠ母失压、35kVⅠ母电压回路断线;1号变压器三侧遥测数值为零2号主变负荷增加一倍;
处理步骤 1、立即记录事故时间、跳闸开关情况、并复归信号音响,详细记录保护及自动装置动作情况。
2、将事故时间、跳闸开关情况、后台机保护及自动装置动作情况简单汇报省调值班员。
3、调阅1号主变保护、330kV故障录波器动作报告,同时对1号主变开关本体以及三侧开关、LH之间的设备进行详细检查,检查1号主变两套保护装置有无异常。
4、专人监视运行2号主变负荷情况:2号主变高压侧电流不得超过444A。
5、将1号主变保护及330kV故障录波器动作报告、对站内1号主变一次设备检查情况详细汇报省调。
6、将上述情况汇报地调、变电处。
7、根据省调命令处理:
1)拉开35016变刀闸,将3501开关手车拉至试验位置
2)拉开11016变刀闸、11011 Ⅰ母刀闸
3)拉开33111刀闸、33112刀闸
4)拉开33101刀闸、33102刀闸
5)合上1号主变350167、110167、331167接地刀闸
6)、站内检查380VⅠ段母线失压,拉开381开关,合上3801、3802开关 ,检查380VⅠ段母线电压指示正常后。
8、应重点检查1号主变本体套管有无闪烙、外壳有无变形、油色油位是否正常,用专用工具收集瓦斯继电器的气体进行分析,试验数据与变压器色谱在线装置的采集数据进行比较。
9、故障排除前不得将1号主变加入运行。

变电站出线故障,开关拒动,造成进线开关跳闸的处理步骤

在电力系统中变电运行告警管理方案,变电设备占据着重要地位,变电运行正常与否会直接决定整个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告警管理方案的运行可靠性。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生产生活对电力依赖程度十分深,对电力供应变电运行告警管理方案的稳定可靠提出变电运行告警管理方案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加强对变电运行的重视,充分掌握其跳闸故障,及时处理,减少跳闸故障给电力系统带来不利影响,是当前电力行业应关注的一项工作。
一、变电运行常见跳闸故障及其原因
(一)线路问题导致的跳闸故障
在电力系统中,其覆盖的范围区域较大,为满足覆盖区域内供电需求,需要铺设众多的线路,给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特别是特殊性质的输电线路,为避免重大安全事故,通常都选择在偏远的地区来安装,比如郊区,可以预防对居民生活产生过大影响。但是,由于偏远地区本身环境相对较为复杂,线路的维护、检修等都面临较大困难,经常容易出现巡检、维修与管理不到位的情况,线路的整理、检修工作缺乏,导致线路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增加变电运行故障发生的概率。此外,当线路周边环境有丛林时,受树木、雷电等因素影响,变电运行跳闸故障也十分容易发生,甚至会引发重大火灾,给用电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二)硬件问题导致的跳闸故障
硬件问题导致跳闸故障主要体现为两种,一是主变后备动作的单侧开关跳闸故障,发生部位是主变三侧中某侧,主要是由于该侧出现过流,在后备保护动作时,引发单侧开关跳闸,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开关误动、母线故障以及越级跳闸等。
二是主变三侧开关跳闸,其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主变侧的动区、内部或者低压侧出线故障以及连线发生故障,为明确开关跳闸故障发生的具体原因,还需要对一次设备、保护动作信号等进行进一步检查,如果发现主变系统中有瓦斯保护动作,则主变三侧跳闸故障发生原因就是变压器内部故障;如果发现主变系统有过流保护动作,需要继续进行检查,分析故障发生的准确原因。
(三)设备检查问题导致的跳闸故障
变电设备是变电正常运行的基础,所以,在日常维护管理中,必须做好对变电设备的检查,确保设备运行状态良好,提高变电运行的安全性。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变电设备规模、数量较大,在检查维护中,需要诸多维护人员的参与,检查维护的工作任务较重,工作量较大,相对较为枯燥,导致许多维护人员在工作中存在敷衍了事、懈怠等情况,许多设备问题被疏漏,无法被及时处理,设备运行存在隐患,继而引发跳闸故障。
此外,在变电设备运行维护管理人员中,有部分人员是无证上岗的,根本没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水平和业务能力,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在真正工作时,容易出现误判、漏检等情况,这些都是跳闸故障发生的原因。
(四)外界环境因素导致的跳闸故障
在变电运行过程中,外界环境因素对变电安全也起着极大的影响,当外界环境出现较为恶劣条件时,比如大风、暴雨、冰雹或者雷电等情况,都会给变电系统带来极大的压力,容易出现设备损害情况,如果这些损害设备不能及时被发现并更换,就会给变电运行埋下隐患,导致跳闸故障的发生。
二、变电运行跳闸故障处理技术分析
(一)线路跳闸的处理技术
在变电运行中,线路跳闸故障是比较容易发生的,是跳闸故障处理的重点。在变电运行线路跳闸故障发生后,需要先检查开关保护、录波装置的动作情况,并将接检查结果、故障信息等向值班人员进行汇报,由值班人员根据汇总信息判断故障发生原因,做出合理的线路巡检安排;同时,运行人员还要检查跳闸开关,观察开关是否有异常情况,比如外观损坏、操作机构失灵、保护装置误动以及后台信号接收不到等情况,排除开关因素造成的故障,减少对变电运行带来的干扰。
对于变电运行的线路跳闸故障,由于线路所处环境的复杂性,线路开关故障的处理相对较为麻烦,在故障处理方法中,主要采取防治为主的方针,具体的防治对策有变电运行告警管理方案:第一,在日常运行维护中,对于高压输电线路,需要加强安全运行情况的排查,遇到暴雨、较大风力天气情况要,更要注重检查,及时发现外界环境因素给线路摆动带来的影响,比如出现松弛等情况,需要立刻进行处理,来预防跳闸故障发生。第二,在变电输电线路架设过程中,需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输电线路的架设,在条件允许时,通过增加杆塔密度的方式,提高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减少线路跳闸故障发生的概率。
(二)变压器跳闸的处理技术
对于变压器故障,在处理前,需要先做好故障分析,具体分析过程为:第一,查看变电运行的相关记录,包括保护动作、监测装置以及信号、相关事件的记录等,来判断变压器跳闸事故是否发生在故障区域;第二,检查变压器的运行状态,分析变压器跳闸前是否出现负荷、油色或油温的异常变化,是否出现瓷套破裂或闪络情况,是否有压力释放阀故障等,明确变压器故障发生的原因。
在变压器故障处理中,其处理的基本原则为:在发生变压器跳闸故障后,即刻将潜油泵停止运行,预防故障造成金属微粒、炭粒的扩散,以免引发更大的故障或安全事故;如果跳闸未影响备用变电器,需要改用备用变电器来供应电力系统运行后,检查并处理跳闸的变压器;在整个跳闸故障处理过程中,需要实时监督变压器运行中温度、负荷情况,当出现超出额定值的温度、电流情况时,应该根据短期急救负载的相关规定做好设备处理。
对于不同类型的跳闸故障,其具体处理技术也不完全相同,具体为:首先,主变三侧开关跳闸故障处理技术,其处理基础检查保护掉牌和设备,根据变压器是否有瓦斯保护动作,确定是变压器内部故障或二次回路故障,再深入检查,比如呼吸器喷油、二次回路线路故障中,及时处理着火或者变形情况,来排除故障。如果发现变压器内部的铁芯出现故障,铁芯连接处出现弯曲与变形等现象。应当按照相关的操作流对设备进行一定的清洗;如果是铁芯叠片出现过热现象,就需要对叠片进行更换。如果出现差动保护,则应是主变线圈发生短路,需要检查主变的套管、瓦斯继电器等,若瓦斯继电器中有气体,需通过对气体颜色、可燃性判断,确定具体故障。
其次,主变低压侧开关跳闸处理技术,对于主变低压侧过载电流保护动作情况,需要对设备、保护动作故障进行检查与判断,包括主变保护、线路保护等,若是没有出现主变和线路保护动作,只是单纯的过载电流保护动作,则故障不是由开关举动引起的;然后对二次设备进行检查,如果没有发生线路开关熔断,则故障与直流保险无关;最后对一次设备进行检查,以排除过载电流保护。
第三,主变后备保护动作跳闸故障处理技术,在出现后备保护动作后,需要依次检查的内容有:二次回路是否正常工作、中低压侧线路是否有开关据跳并判断给系统带来的冲击力、对母差保护动作状态进行判断、观察是否有开关电源柜据跳及其产生的冲击力。然后,如果后备保护动作发生原因是外部线路短路保护越级引起的,需要先将故障区域隔离,再重新送电;若是出现重新送电在此跳闸的情况,需要终止送电,彻底清查并排除故障发生原因。

110KV变电站运行维护规范?

1�系统构成
整个系统由前、后台机两部分组成,各RTU通过插件板与DF—2000主机连接且相互独立。
(1)前置机部分
1)硬软件环境
系统硬件主要由前台主机、网络配件、智能通道控制板和调制解调设备组成。
运行环境为Workgroup3�11、中文之星V2�0,主程序及动态库均用C语言编写。
2)主要监控对象
监控对象是本电站中控室RTU、大坝RTU以及双牌水电站RTU发来的信息。
3)主要功能
实时数据接收、发送、转发和计算,可设计计算周期及遥测、遥信及电度等总加;设置 遥测、遥信、通道、电度以及RTU参数的总加转发和曲线追忆等属性;保存遥测、遥信、电 度、事项和曲线信息;遥测、遥信、电度、事项和通道故障记录并通过网络发布。
(2)后台机部分
1)硬软件环境
系统硬件由后台主机、工作站、网卡、HUB及相关设备组成。
操作系统使用Windows NT4�0(或WIN98),编程环境为VC++、EXCEL5�0、VFP6�0 。
2)组网方式
采用星型连接方式,使用RJ45双绞线通过HUB及HUB级联方式减少故障可能发生点,保证网络 的畅通和实时数据的可用。
3)系统同步
由后台主机向网络对时或通过串口挂接卫星时钟以保证网络同步。
4)系统处理容量
模拟量:10000个;数字量:2000个;脉冲量:2000个;
状态量:20000个;虚拟量:2000个;通道:32路;RTU:32路。
5)主要技术指标
主备机切换<10s;画面响应<3s;数据刷新<3s;事项分辨<10ms;开关变位至调屏<3s;
历史数据响应<2s。
2�系统功能说明
(1)SCADA功能
数据采集功能;RTU数据通讯;接收处理不同格式的遥测量,遥信量,电度量,并处理为系 统要求的统一格式;接收处理RTU记录的SOE事件信息;实现并发送对RTU的遥控、遥调等下 行操作信号;接收同步/异步通道信号;对通讯过程监视诊断,统计通道停运时间;在线关 闭和打开指定通道,动态复位通讯口;GPS时钟接口。
(2)人机交互功能
1) 画面类型
厂站接线图、负荷曲线图、频率曲线图、系统总加图、I、P、Q、V曲线图(历 史/实时)、动态棒图、全网系统图窗、实时/历史数据报表、地理位置图、系统配置图、系 统工况图、通道工况图、实时事项弹出、报表修改、和户自定义各类画面等。
2)显示内容
遥测、遥信(开关、刀闸、保护信号、变压器档位信号等)、电度量、频率、系统实时或置 入的数据和状态和计算处理量(上网功率、电度量总加,负荷计划与实际差值及系统返供电 量)等。
3)操作类型
调图方式有热点、菜单和热键三种;多显示器显示不同画面;报表数据在线修改;实时数据库 和历史数据库在线修改;负荷曲线设置与修改;机上模拟屏不下位进行模拟操作。
(3)数据处理功能
1)遥信
变压器档位遥信信号转变为遥测量上屏, 仪表/数值多种画面显示;对检修线路进行代路操作 ,将旁路有功、无功等代替检修线路的值;开关量人工置数及挂接地线;开关动作次数统计; 根据事故总信号是否动作,对开关作出事故跳闸或人工拉闸的告警。
2)遥测
数字滤波: 用闸门电压将不合格数据滤掉;零漂处理:数据小于规定零值时视为零值;YC在开 关分时归零处理: 线路开关断开时,系统可自动判断线路YC值合理性,将其归零;各类虚拟点 计算/统计/控制;模拟量人工置数;连续模拟量输出记录:遥测类曲线(电压、负荷、频率) 。
3)电量
对RTU发送的实测脉冲接收并计数处理,进行有功、无功积分累计生成电度量值。包括上网 电量、返供电量累计。
4)统计计算
统计全电站有功功率总加、无功功率总加、电度量总统计、RTU月停运时间、停运次数及动 作率以及遥控、遥调次数、动作率,同时根据实测值计算如功率因数、发电出力、用电负荷 、交换功率等以及安全天数自动计数。
(4)事项发生及告警处理
事故时自动调图、打印、报警等;根据RTU发送的事故总信号,继电器动作信号和相应模拟量, 线路有关刀闸状态,区别事故信息与正常变位信息;保存事故信息并随时打印存档;继电器动 作也可作为事项记录信息存档;能实时打印事件顺序记录;当越限告警时, 切换至报警窗口, 并可根据需要打印记录。
(5)事件顺序记录(SOE)
事件顺序记录以ms级时标记录线路开关或继电保护的动作情况,它们由厂站设备形成,传送 至主站,主站将时标事件记录顺序记录,通过浏览工具可用来依时标顺序显示或打印事件记 录,供运行、检修及生产管理人员按照设备动作的顺序分析系统的事故。
(6)事故追忆(PDR)
事故追忆功能在电力系统发生事故后启动,事故追忆信息是运行、检修及生产管理人员分析 事故前后电网状态的有效方法。系统事故状态的存储和记录,主要是采集数据的快照断面、 趋势数据、状态变化的数据,追忆时间为事故前后共12min。追忆按照实际发生的触发条件 记录存储,追忆对象支持整个监控系统实时状态。
(7)其他
历史数据保存,按时标保存模拟量、电度量、历史事项(故)数据的数据(含曲线和整点数 据),按时段(日、月、季、安全周期、年)保存统计数据(最大值、最小值、均值),并以 窗口列表或曲线画面两种方式进行查询。
3�系统通信
本监控系统的通信主要通过主后台机实现彼此之间的互连,程序使用标准的实时数据库访问 接口可获得实时数据和Scada处理描述参数。双牌电站RTU信息用电话线接入,系统与站部MI S系统通信通过网桥实现,与永州地调通信是通过Modem上电力载波进行传输。
4�系统安全
(1)权限表:通过用户名、口令字、操作权及操作范围设置操作员的系统使用权限( 改历史数据、改参数、置YC、置YX、控盘、控RTU、安全级、系统等)和范围,以便登录时 身份和权限认证。
(2)操作记录表:系统对每一个重要操作均可形成操作时标记录,以保证对历史操作过程的 清查。
(3)系统的主操作员操作有:历史数据;挂牌操作;挂接地线;参数修改;遥控操作;人工置数; 人工变位;系统管理;网络设置;数据修补;图元制图;设备参数;修改曲线;发电计划;数据维护 ;电子报表;上参数;显示报表;制表系统;召唤打印;画面打印等。 关于变电运行告警管理方案和变电站应急处置预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变电运行告警管理方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变电站应急处置预案、变电运行告警管理方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上一篇:什么是智能家居网关,它的作用是什么
下一篇:桌面it运维管理(IT桌面运维)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