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组态控制系统性能测试方法的词条

来源网友投稿 815 2023-01-18

本站部分文章、图片属于网络上可搜索到的公开信息,均用于学习和交流用途,不能代表睿象云的观点、立场或意见。我们接受网民的监督,如发现任何违法内容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邮箱jiasou666@gmail.com 处理。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组态控制系统性能测试方法,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组态控制系统性能测试方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系统测试的测试方法有哪些?

系统测试一般采取黑盒测试,系统测试的方法也比较多,其中常用的方法有:多任务测试、临界测试、中断测试、等价划分测试

多任务测试

多任务测试是指在非idle状态下,测试对象处于工作状态时,有新的事件发生,如手机进行通话时有短信进行,手机有电话呼入,这种情况就是“多任务”。

Eg:手机项目中,查看短信时,有来电时。。。

备注:

1.多任务是黑盒尤其是嵌入式设备中所必须进行的一项最基本的测试,也是最容易发现软件问题的测试;

2.多任务测试是测试系统模块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重要测试,这种测试一般会检测出如死机,系统重启,内存混乱,数据丢失等严重情况;

3.多任务测试应放在用户经常使用的模块组合上,测试时应将用户可能遇到的这些组合考虑进去,同时注意模块重合的时间点。

临界测试

在事件、任务刚刚发生、结束以及储存系统处于临界等边界状态下所进行测试

Eg:系统用户的容量为200,那么当人数达到到201时。。。

备注:

1.临界测试时系统测试中很容易发现问题。最重要的一点事临界值的把握,有概率性的出现就是一个测试点的问题;

2.一般事件发生的开始和结束瞬间以及涉及到内存处于满和空时临界侧四关注的重点,这些情况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

中断测试

中断指软件在工作中被其他的任务或意外事件等情况终止推出,相应的测试即为中断测试;

中断测试有人为中断、新任务中断以及意外中断等几种情况。

Eg:

● 手机在短信编辑时突然有电话进入,短信编辑被中断(新事件中断)

● 手机短信在查看短信时,手机耗尽电池,自动关机(意外中断)

● 手机短信刚刚发送中,按下停止按钮停止发送(人为中断)

备注:

中断测试在函数结合和内存数据的存取时用的比较多的

等价类划分

是测试用例中的设计方法,这种方法从组件的等价类中选取典型的点进行测试如:

如系统中对于工资的限制在10W/月那么我们取4个值:1,5w,9w,10w,分别在不同的范围内进行测试。

当然,系统测试也采用GUI测试、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压力测试、负载测试、安装测试等。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回归测试。

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是对软件中的基本组成单位进行的测试,如一个模块、一个过程等等。它是软件动态测试的最基本的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其目的是检验软件基本组成单位的正确性。一个软件单元的正确性是相对于该单元的规约而言的。因此,单元测试以被测试单位的规约为基准。单元测试的主要方法有控制流测试、数据流测试、排错测试、分域测试等等。

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是在软件系统集成过程中所进行的测试,其主要目的是检查软件单位之间的接口是否正确。它根据集成测试计划,一边将模块或其他软件单位组合成越来越大的系统,一边运行该系统,以分析所组成的系统是否正确,各组成部分是否合拍。集成测试的策略主要有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种。

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对已经集成好的软件系统进行彻底的测试,以验证软件系统的正确性和性能等满足其规约所指定的要求,检查软件的行为和输出是否正确并非一项简单的任务,它被称为测试的“先知者问题”。因此,系统测试应该按照测试计划进行,其输入、输出和其他动态运行行为应该与软件规约进行对比。软件系统测试方法很多,主要有功能测试、性能测试、随机测试等等。

验收测试:

验收测试旨在向软件的购买者展示该软件系统满足其用户的需求。它的测试数据通常是系统测试的测试数据的子集。所不同的是,验收测试常常有软件系统的购买者代表在现场,甚至是在软件安装使用的现场。这是软件在投入使用之前的最后测试。

回归测试:

回归测试是在软件维护阶段,对软件进行修改之后进行的测试。其目的是检验对软件进行的修改是否正确。这里,修改的正确性有两重含义:

● 所作的修改达到了预定目的,如错误得到改正,能够适应新的运行环境等等;

● 不影响软件的其他功能的正确性。

上文内容不用于商业目的,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权利人联系我,我们将立即处理

什么是组态控制?其特点是什么?

在使用工控软件中,我们经常提到组态一词,组态英文是“Configuration”,其意义究竟是什么呢?简单的讲,组态就是用应用软件中提供的工具、方法、完成工程中某一具体任务的过程。
与硬件生产相对照,组态与组装类似。如要组装一台电脑,事先提供了各种型号的主板、机箱、电源、CPU、显示器、硬盘、光驱等,我们的工作就是用这些部件拼凑成自己需要的电脑。当然软件中的组态要比硬件的组装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因为它一般要比硬件中的“部件”更多,而且每个 “部件” 都很灵活,因为软部件都有内部属性,通过改变属性可以改变其规格(如大小、性状、颜色等)。
在组态概念出现之前,要实现某一任务,都是通过编写程序(如使用BASIC,C,FORTRAN等)来实现的。编写程序不但工作量大、周期长,而且容易犯错误,不能保证工期。组态软件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对于过去需要几个月的工作,通过组态几天就可以完成。
组态软件是有专业性的。一种组态软件只能适合某种领域的应用。组态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工业计算机控制中。如DCS(集散控制系统)组态,PLC(可编程控制器)梯形图组态。人机界面生成软件就叫工控组态软件。其实在其他行业也有组态的概念,人们只是不这么叫而已。如AutoCAD,PhotoShop,办公软件(PowerPoint)都存在相似的操作,即用软件提供的工具来形成自己的作品,并以数据文件保存作品,而不是执行程序。组态形成的数据只有其制造工具或其他专用工具才能识别。但是不同之处在于,工业控制中形成的组态结果是用在实时监控的。组态工具的解释引擎,要根据这些组态结果实时运行。从表面上看,组态工具的运行程序就是执行自己特定的任务。
虽然说组态就是不需要编写程序就能完成特定的应用。但是为了提供一些灵活性,组态软件也提供了编程手段,一般都是内置编译系统,提供类BASIC语言,有的甚至支持VB。
组态软件的功能,现在的状况及将来的发展趋势。
1. 总的发展趋势
组态软件是工业应用软件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归根结底,应用的带动对其发展起着最为关键的推动作用。
未来的传感器、数据采集装置、控制器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实时数据浏览和管理的需求日益高涨,有的买主甚至要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监督定货的制造过程。有的装置直接内嵌“Web Server”,通过以太网就可以直接访问过程实时数据。即使这样,也不能认为不再需要组态软件了。
用户要求的多样化,决定了不可能有哪一种产品囊括全部用户的所有要求,直接用户对监控系统人机界面的需求不可能固定为单一的模式,因此直接用户的监控系统是始终需要“组态”和“定制”的。这就导致组态软件不可能退出市场,因为需求是存在的。
类似OPC这样的组织的出现,以及现场总线、尤其是工业以太网的快速发展,大大简化了异种设备间互连、开发I/O设备驱动软件的工作量。I/O驱动软件也逐渐会朝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2. 组态软件功能的变迁
由单一的人机界面朝数据处理机方向发展,管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大。最早的组态软件用来支撑自动化系统的硬件。那时侯,硬件系统如果没有组态软件的支撑就很难发挥作用,甚至不能正常工作。现在的情况有了很大改观。一方面软件部分地与硬件发生分离,大部分自动化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现在不是由同一个厂商提供,这样就为自动化软件的发展提供了可以充分发挥作用的舞台。
实时数据库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强。实时数据库存储和检索的是连续变化的过程数据,它的发展离不开高性能计算机和大容量硬盘,现在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实时数据库来分析生产情况、汇总和统计生产数据,作为指挥、决策的依据。
在最终用户的眼里,组态软件在一个自动化系统中发挥的作用逐渐增大,甚至有的系统就根本不能缺少组态软件。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软件的功能强大,用户也存在普遍的需求,广大用户在厂家强大的宣传攻势面前逐渐认清了软件的价值所在。
3. 推动组态软件发展的动力
需求是推动其发展的第一动力,市场会逐步扩大。组态软件市场的崛起一方面为最终用户节省了系统投资,另外也为用户解决了实际问题。现在用户购买组态软件虽然也需要一定的投资,但是和以前相比,投资额得到了大大降低。使用组态软件,用户可以做到“花了少量的钱,办成了大事情”。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正处于上升期,新项目的上马、基础设施的改造大量需要组态软件,另一方面,传统产业的改造、原有系统的升级和扩容也需要组态软件的支撑。
社会信息化的加速是组态软件市场增长的强大推动力。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信息化社会将为组态软件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
4. 用户对组态软件的需求变化
专用系统所占比例日益提高。组态软件的灵活程度和使用效率是一对矛盾,虽然组态软件提供了很多灵活的技术手段,但是在多数情况下,用户只使用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使用方法的复杂化又给用户熟悉和掌握软件带来的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这也是现在仍然有很多用户还在自己用VB编写自动化监控系统的主要原因。在有些应用领域,自动监控的目标及其特性比较单一(或可枚举,或可通过某种模板自主定义、添加、删除、编辑)且数量较多,用户希望自动生成大部分自动监控系统,例如在电梯自动监控、动力设备监控、铁路信号监控等应用系统。这种应用系统具有一些“傻瓜”型软件的特征,用户只需用组态软件做一些系统硬件及其参数的配置,就可以自动生成某种特定模式的自动监控系统,如果用户对自动生成的监控系统的图形界面不满意,还可以进行任意修改和编辑,这样既满足了用户对简便性的要求,又同时配备比较完善的编辑工具。
组态软件应该向更多的应用领域拓展和渗透。目前的组态软件均产生于过程工业自动化,很多功能没有考虑其他应用领域的需求。例如:化验分析(色谱仪、红外仪等,包括在线分析)、虚拟仪器(例如LabView的口号是The Software is the Instrument)、测试(如测井、机械性能试验、碰撞试验等的数据记录与回放等)、信号处理(如记录和显示轮船的航行数据:雷达信号、GPS数据、舵角、风速等)。这些领域大量地使用实时数据处理软件,而且需要人机界面,但是由于现有组态软件为这些应用领域考虑得太少,不能充分满足系统的要求,因而目前这些领域仍然是专用软件占统治地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组态软件应该更多地总结这些领域的需求,设计出符合应用要求的开发工具,更好地满足这些行业对软件的需求,进一步减少这些行业在自动测试、数据分析方面的软件成本,提高系统的开放程度。
嵌入式应用进一步发展,在过去的十年间,工业PC及其相关的数据采集、监控系统硬件的销售额一直保持高额增长。工业PC的成长是因为软件开发工具丰富,比较容易上手,而用户接受工业PC的主要原因是一次性硬件成本得到了降低,但是后续的维护和升级费用明显高昂,经常带来一些间接损失。商品化嵌入式组态软件可以有效地解决工业PC监控系统的工作效率、维护和升级等问题,彻底摆脱个人行为的束缚,使工业PC监控系统大踏步走入自动化系统高端市场。
5. 影响组态软件发展的因素
软件质量是影响产品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企业规模、科研开发的投入量、质量体系建设情况等对组态软件的质量影响甚大。
6. 未来技术走势
很多新的技术将不断地被应用到组态软件当中,组态软件装机总量的提高会促进在某些专业领域专用版软件的诞生,市场被自动地细分了。为此,一种称为“软总线”的技术将被广泛采用。在这种体系结构下,应用软件以中间件或插件的方式被“安装”在总线上,并支持热插拔和即插即用。这样做的优点是:所有插件遵从统一标准,插件的专用性强,每个插件开发人员之间不需要协调,一个插件出现故障不会影响其他插件的运行。XML技术将被组态软件厂商善加利用,来改变现有的体系结构,它的推广也将改变现有组态软件的某些使用模式,满足更为灵活的应用需求。
7. 国际化及入世的影响
长期以来,中国的组态软件市场都是由国外的产品占主角,中国本土的组态软件进入国际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具有综合优势。中国的工程公司、自动化设备生产商在国际市场取得优势对组态软件进入国际市场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相信民族组态软件的崛起是迟早的事情。
与其他软件产品相比,组态软件和IT类软件不同,有自己的特殊性,具有系统的概念,使用范围也不是很广,面临的国际竞争没有其他类似办公软件或操作系统那样激烈,因此中国的本土软件很容易崛起。但是毕竟我们是跟在国外产品的后面发展起来的,要想全面超过国外的竞争对手,就必须坚持走好自己的道路,尽量减少效仿,突出特色,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积极创新。只有这样,本土的软件才能够具有稳固的根基。

测试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1、恢复测试

恢复测试主要检查系统的容错能力。当系统出错时,能否在指定时间间隔内修正错误并重新启动系统。恢复测试首先要采用各种办法强迫系统失败,然后验证系统是否能尽快恢复。对于自动恢复需验证重新初始化(reinitialization)、检查点(checkpointing mechanisms)、数据恢复(data recovery)和重新启动 (restart)等机制的正确性;对于人工干预的恢复系统,还需估测平均修复时间,确定其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2、安全测试

安全测试检查系统对非法侵入的防范能力。安全测试期间,测试人员假扮非法入侵者,采用各种办法试图突破防线。例如,①想方设法截取或破译口令;②专门定做软件破坏系统的保护机制;③故意导致系统失败,企图趁恢复之机非法进入;④试图通过浏览非保密数据,推导所需信息,等等。理论上讲,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没有不可进入的系统。因此系统安全设计的准则是,使非法侵入的代价超过被保护信息的价值。此时非法侵入者已无利可图。

3、强度测试

强度测试检查程序对异常情况的抵抗能力。强度测试总是迫使系统在异常的资源配置下运行。例如,①当中断的正常频率为每秒一至两个时,运行每秒产生十个中断的测试用例;②定量地增长数据输入率,检查输入子功能的反映能力;③运行需要最大存储空间(或其他资源)的测试用例;④运行可能导致虚存操作系统崩溃或磁盘数据剧烈抖动的测试用例,等等。

4、 性能测试

对于那些实时和嵌入式系统,软件部分即使满足功能要求,也未必能够满足性能要求,虽然从单元测试起,每一测试步骤都包含性能测试,但只有当系统真正集成之后,在真实环境中才能全面、可靠地测试运行性能系统性能测试是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性能测试有时与强度测试相结合,经常需要其他软硬件的配套支持。

DCS评定标准,怎么知道DCS系统的好坏,有哪些评定标准?

没有对应的标准,看你实际需要了,就好像买一台电脑,你要提要求,别人就给你什么样的配置。都有自己的规格书啊,不符合功能要求的厂家,直接不要呗,总共也没多少生产厂家。
卖方为本项目提供的DCS应采用近几年发展和改进的新技术、新设备的过程控制和工厂管理系统,并且经过实际应用的系统,便于扩展,能满足石油化工装置大规模生产的过程控制、检测、优化与管理的需要。
本项目为易燃易爆、连续生产运行的大型化石油化工项目,应配置可靠的、先进的设备。卖方提供的DCS应充分满足石油化工企业对安全的需要。
卖方为本项目提供的DCS的设备型号和版本应有在国内外同类或相似规模的项目,使用同样系统,连续、成功运行一年以上的应用经验。报价技术文件中应列出用户名单、工程项目名称和基本配置情况。
DCS制造厂应具有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DCS系统的所有设备应是通过CE认证的。
2.2 过程控制和检测
2.2.1 控制功能
DCS的控制站应能满足大型石油化工装置过程控制的功能及速度要求,应具备连续过程控制、批量控制和顺序控制的功能。
控制器应具备快速控制能力,从I/O输入经过PID控制运算,到AO输出的累积时间应在0.2秒以内。
报价技术文件中应对控制站的控制容量、控制时间、数据处理方式进行说明。
DCS应具备PID参数自整定功能,报价技术文件应对系统的PID参数自整定功能的方式和软件进行说明。
控制站或应用服务器应当具有运行控制应用软件及高级编辑语言的功能,作为模块插入运行的用户软件或第三方软件的规模应不小于2×64K,运行容量应不大于控制站总容量的20%。
控制站的微处理机应为32位或以上。
2.2.2 数据采集功能
数据采集功能是将过程变量及状态存入系统。
控制站应能满足所有过程变量检测的需要。
系统应有数据存储的功能,可将各种工艺变量及参数、检测信号、操作过程、报警事件等数据按需要存入硬盘,并可随意调用。
2.2.3 过程I/O接口
I/O接口除常用的类型外还应配备下列几类(包括相应的软件):
远程I/O接口;
智能变送器接口(HART通信协议);
标准串行通信接口(如:RS-485);
各类卡件应有0.1%精度的产品;
I/O卡应具备识别现场接线断路或短路并发出报警的功能。
输出信号卡在设备故障时应能保持输出不变或达到预先设置的安全输出值。
用于热电偶温度检测的I/O卡应具备冷端温度补偿的功能。
报价技术文件应对过程I/O接口的技术规格进行详细说明。
2.2.4 冗余
控制站和检测站的控制器、电源单元、通信单元等功能卡必须1:1冗余配置。控制用的多通道I/O卡必须1:1冗余配置。
2.3 操作环境与人机接口
2.3.1 操作站
操作站是操作人员监视、控制生产过程、维护设备和处理事故的人机接口。其硬件和软件应具有高可靠性和容错性,软件应有从错误中迅速恢复的功能。
2.3.2 操作站的主机
操作站的主机应是工作站或高性能工业用计算机,其操作系统应是通用的、适用于工业化的、可靠的操作系统。
操作站的硬件规格应为32位总线,32位或以上CPU,SCSI外设控制器。操作站应带有硬盘驱动器,并能配置成冗余型,使主机能够单独自启动。操作站应能配置光盘驱动器、活动硬盘等高密度外部数据存储设备。操作站可配触摸式操作员键盘。
操作站所有的外设及接口应是通用的,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显示器、通用键盘、鼠标或球标、打印机等应当是商业化可互换的。
2.3.3 操作站的软件
操作站的软件操作环境应能适应大型石油化工装置过程控制的操作需要,可以根据操作者的权限访问和调用工艺流程图、过程参数、数据记录、报警处理以及各种可用数据,并能有效地调整控制回路的输出和设定参数。
对网络上的数据资源,必须能分成不同的操作区域或数据集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监视、控制等不同操作。
操作站必须具备不同级别和不同操作区域或数据集合的操作权限。操作级别和权限用密码或钥匙的方式限定。操作员密码和操作权限应能由系统管理员设定和修改。
报价技术文件应对操作站的功能进行详细说明。
报价技术文件应对操作事件记录的功能和追溯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2.3.4 操作站的组态
操作站可以运行组态软件或用作工程师站的组态终端,并配有通用键盘,使其具备工程师组态环境,并可对网络上的设备进行运行状态诊断和数据维护。
2.3.5 数据处理能力
操作站的数据存放格式应是通用的,其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应是标准的、商品化的,应能被网络上的其他有权限的工作站、PC机调用。
系统应当满足所有数据的记录需要,可由用户任意选定记录的参数、采样时间和记录长度,并可对记录的数据进行编排处理和随时调用。硬盘上的永久记录应能转存到磁带机或其他存储设备上。
报价技术文件应对其他工作站、PC机对网络上的过程控制数据的调用方式、方法(如DDE、OPC、RDI等)进行说明,并列出软件清单。
2.3.6 过程报警和系统报警
操作站应具有完善的报警功能,对过程变量报警和系统故障报警应有明显区别。应能对过程变量报警任意分级、分区、分组,应能自动记录和打印报警信息,区别第一事故报警,记录报警顺序,时间分辩率应精确到0.1秒。
报价技术文件应对过程报警和系统报警的功能进行说明。
2.4 系统管理及工程实施
系统管理的内容有系统常驻数据的管理、系统各设备的在线诊断、系统软件数据的维护、系统组态及修改、图形管理,此外还有用户应用程序,生产过程控制数据的进一步处理,文件服务等。系统应支持离线组态和调试。
工程实施主要是系统及设备的组态、生成、修改、测试、下载,建立组态数据库等。
系统管理及工程实施应在工程师站进行。需要时也可在操作站进行。
2.5 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2.5.1 系统的可靠性
报价技术文件中应提供所有设备的可靠性数据,及最小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和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说明计算的依据,提供可靠性分析说明及有关数据。
2.5.2 系统的可用性
系统的可用性应≥99.99%。
系统的各种插卡应能在线插拔、更换。
冗余设备必须能在线自诊断,出错报警,无差错切换。
系统必须具有完善的硬件、软件故障诊断及自诊断功能,自动记录故障报警并能提示维护人员进行维护。
报价技术文件应对系统各部分的故障限制功能进行说明。
2.6 通信网络
通信网络分为过程控制网和工厂管理网。
2.6.1 网络特性
报价技术文件所推荐的DCS的局域控制通信网络应符合ISO/IEEE的通信标准。通信速度不低于10Mb/s,最小通信间距大于1.5km,网络设备间通信应是对等方式。网络设备应具有在线上网和下网的功能,可以在线加入或摘除网络设备而不影响其他正常工作的设备的运行。
2.6.2 网络连接
通信网络应能与工厂管理网相连,与工厂网的通信带宽不宜低于1Gb/s。一般工厂管理网采用以太网 (Ethernet),常用的通信方式为TCP/IP。系统应具备联接工厂管理网的功能。在报价技术文件中提出与DCS生产过程控制网相配合的工厂管理网的连接方案。
2.7 高级控制及生产管理
系统应满足集成化生产的需要,应能根据用户的需要连接通用工作站或高性能PC机,以运行高级控制和优化控制软件。
系统应能与工厂管理网上的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报价技术文件中应列出推荐的软、硬件及卖方清单,介绍应用功能。
2.8 仪表设备管理系统
仪表设备管理系统应包括:仪表设备组态、状态监测及诊断、校验管理和自动文档记录管理等功能。
设备管理系统的基本规格包括以下几部分:
2.8.1 数据读取
设备管理系统应能自动读取系统连接的所有HART设备中的有效数据(包括生产厂商、设备型号、产品编号、名称、系列号、软件版本、地址、仪表位号、仪表规格等)。自动完成系统的数据存储和管理,自动显示系统及设备的连接状态和诊断信息。HART信号采集应在DCS I/O接口或端子上实现。
2.8.2 设备组态
设备管理系统应完全兼容标准HART设备的通信和数据交换,采用简便易行的标准化组态方式。使用标准化的数据库和文件方式,并可采用标准化的设备描述文件,增加当前数据库外的或新品种的标准HART设备。报价技术文件中应提供该系统确定能存取的HART设备清单。
2.8.3 设备诊断
设备管理系统对连接的设备应具有完善的诊断功能,对设定的重要数据应具有异常状态报警功能。应能识别信号线路的短路和断路,并报警。应能实现自动定时、定期诊断检查和人为随时诊断检查。
2.8.4 软件基础
设备管理系统应能在PC机上运行,能在Windows XP及Windows 2003操作系统下运行。应带有SQL Server 2000或Oracle数据库软件。
2.8.5 模板方式
设备管理系统应能采用模板方式建立或传送仪表组态显示数据,可自动对应不同类型智能设备,完整地显示仪表数据和诊断状态。
2.8.6 用户管理
设备管理系统应具有用户管理功能,可以设置不同权限的用户和密码,保证操作管理的安全。HART设备中的有效数据可以在DCS 系统上引用。对现场出现故障的HART 设备,能在操作画面上显示,并且可生成对应的故障报表。
2.8.7 非智能设备管理
对非智能设备,可采用人工输入的方式建立仪表管理档案。
2.8.8 预测维护管理
设备管理系统应具有预测维护管理的功能。根据仪表运行时间和诊断信息,预测维护的时间,内容和计划等。
设备管理软件应有国内、外用户的应用经历。
2.9 可燃气体及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
若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报警器信号引入DCS,应分别接到各个现场机柜室内独立的DCS卡件中,在DCS系统操作站上或信号报警盘上显示报警

如何组态一个DCS,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程序

DCS组态是一个系统工程。组态控制系统性能测试方法我谈点个人理解吧,可能不太全面。
组态前应当是已经选定组态控制系统性能测试方法的相应的硬件。硬件的选择是根据工艺工况的需要来选择的,比如工艺上需要多少个温度点,就决定了相应的温度输入卡件的个数;类似的情况,AI\AO\DI\DO\PI的数量,相应的网络配置,操作站、工程师站等等都可以确定了。
当然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来选择如安全的需要、冗余的要求、备件的要求、应用的要求等等。
在组态前要对整个组态的过程进行整体的设计,以减少组态过程中的重复性工作。
组态第一步是要对整个网络进行配置。如定义整个网络,网络各个设备的地址、功能等。
第二步应当是对应用软件进行配置(组态)。如对整个应用软件制定一定的规则,如位号的编制规则、图形符号、颜色、动画;配置单元,报警、分组、历史记录等。
第三步是对过程点进行配置(组态)。也就是对每个输入输出的I/O进行配置。这一过程中还要包括单回路控制,如调节回路、积算、和复杂控制回路如串级、分程等。
第四步要对逻辑运算、联锁、程序控制等复杂控制系统进行组态。
第五步是对用户界面的组态。如流程图、控制组、报警组、总貌、历史组等等。、、
基本上就这些吧,当然有些工作可以同步进行,也可以交叉实施。根据实际的设备情况也可能会有其它项目、过程也可能会有所差别。但基本思路就是这样。
第四步是

dcs控制系统输入和输出功能验收测试内容包括哪些?

1、人及界面,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历史站,俗称上位机,用于操作设备,监视参数,系统组态,历史记录等;
2、DPU,俗称下位机,用于执行系统逻辑、运算并发出指令;
3、I/O模件,用于收集现场一次设备、元件的参数,硬接线实现,分模拟量和开关量等;
4、继电器柜,用于执行DPU的指令,如设备启停等;
5、系统电源柜,用于DCS系统电源供给,双路;
6、数据高速公路,同轴电缆或双绞线,用于数据传输;
7、数字交换机,用于联系上位机和下位机的枢纽; 关于组态控制系统性能测试方法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组态控制系统性能测试方法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组态控制系统性能测试方法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上一篇:家居智能化是未来发展趋势 门窗行业进入3.0智能时代
下一篇:通过智能镜子显示屏来打造科技满满的智能空间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