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液性能测试报告(钻井液性能评价标准)

来源网友投稿 843 2023-01-16

本站部分文章、图片属于网络上可搜索到的公开信息,均用于学习和交流用途,不能代表睿象云的观点、立场或意见。我们接受网民的监督,如发现任何违法内容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邮箱jiasou666@gmail.com 处理。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钻井液性能测试报告,以及钻井液性能评价标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钻井液性能测试报告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钻井液性能评价标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钻井液性能测试方面? 详细的!

按API规定常检测的钻井液性能包括:密度、漏斗粘度、塑性粘度、动切力、静切力、API滤失量、HTHP滤失量、Ph值、碱度、含沙量、固相含量、膨润土含量、和滤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等。一、 钻井液密度
钻井液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钻井液的质量,常用g/cm3
二、 钻井液的流变性
钻井液的流变性是指钻井液流动和变形的特性。参数:塑性粘度、动切力、漏斗粘度、表观粘度和静切力等钻井液的重要的流变参数。
三、 钻井液的造壁性
在钻井过程中,当钻头钻过渗透性地层时,由于钻井液的液柱压力一般总是大于地层孔隙压力,在压差作用下,钻井液的液体便会渗入地层,这种特性常称为钻井液的滤失性。在液体发生层滤的同时,钻井液中的固相颗粒会附着并沉积在井壁上形成一层泥饼。
四、 钻井液的PH值
用钻井液的PH值表示钻井液滤液的酸碱性。
五、 钻井液的含沙量
钻井液的含沙量是指钻井液中不能通过200目筛网,及粒径大于74μm的沙粒占钻井液总体积的百分数。
六、 钻井液的固相含量
钻井液的固相含量通常用钻井液中全部固相的体积占钻井液总体积的百分数来表示。

高温对水基钻井液性能的影响

2.3.1 高温恶化钻井液性能

随着温度增加,钻井液的各种性能随之发生变化。一般而言,升温使钻井液造壁性能变坏,即泥饼变厚,渗透性变大,滤失量增高。而这种变化趋势与API滤失量的大小无直接的必然联系,即API滤失量小的钻井液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滤失量不一定就小。这说明,高温下具有不同的作用机理。

高温对钻井液的流变性的影响比较复杂,其影响情况可从黏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详加研究。常见的此种黏度-温度曲线有以下几种典型形式(图2.2)。

其中曲线①表示了抗温能力较强的黏土含量较低的分散钻井液。这类钻井液流变性的构成中,非结构黏度所占的比重大于结构黏度,如由高分子处理剂提高钻井液塑性黏度的体系。而聚结性强,黏土含量高的钻井液,一般有可能表现为曲线③,此种钻井液的结构很强(包括“卡片房子结构”和聚合物——黏土粒子的空间网架结构),大大超过塑性黏度对于黏度的贡献。

图2.2 水基钻井液常见的几种黏温曲线

而各类水基钻井液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常温一高温)普遍表现出曲线②的变化规律,只是不同钻井液体系表现不同的塑性黏度(η有效)和温度(tB)极小数值而已。

若tB大于钻井液的使用温度则成为曲线①类型,若tB低于室温,则体系的黏-温曲线表现为曲线③。可以说曲线③是各类水基钻井液的普遍规律,而曲线①、②是其两种特例。研究表明,这种因温度而变化的性质有可能是可逆的。因此,它能较好地反映钻井液使用中从井口→井底→井口的循环过程中钻井液性能的实际变化情况。它是钻井液体系能否满足深井井段工程和地质要求的关键问题。显然这种高温变化的特性可造成井底高温与井口低温下钻井液性能的极大的差异,故绝不能用常规仪器测出的钻井液井口性能来衡量井下钻井液在高温下的实际性能。它只能用模拟井下实际高温高压条件的仪器来测定,并以此作为设计和维护深井钻井液性能参数及判断井下情况决定工程措施的依据。

2.3.2 高温降低钻井液的热稳定性

高温使钻井液中各组分本身及各组分之间在低温下本来不易发生的变化、不剧烈反应、不显著的影响都变得激化了,同时也使长段裸眼钻进不可避免的地层污染(盐、钙、钻屑、酸性气体等)加剧。所有这些作用的结果必然严重地改变、损害以致完全破坏钻井液原有性能,而这种影响是不可逆的永久性变化。它表明了钻井液体系受高温作用后的稳定能力(或钻井液抵抗高温破坏的能力),特称为钻井液体系的热稳定性。一般用钻井液经高温作用前后性能(同一条件测定)的变化来实际反映钻井液在使用过程中的井口性能的变化(有时甚至就是进、出口性能的变化)。

2.3.2.1 高温对钻井液流变性热稳定性的影响

(1)高温增稠

钻井液经高温作用后视黏度、塑性黏度、动切力及静切力上升的现象,属不可逆的变化。若钻井液经高温作用后丧失流动性则称为钻井液高温胶凝。显然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严重的高温增稠现象。高温增稠是深井钻井液最常见的现象。在使用中表现为钻井液黏、切力不断上升,特别在起下钻作业过程中钻井液经过长时间高温老化后升幅更大。因此,造成钻井液性能不稳定,处理频繁。常常给深井钻井液(特别是重钻井液)的使用带来麻烦,而且对于高温增稠严重的钻井液,使用稀释剂一般不能有效,甚至反而更加严重,这是一个突出的特点。

凡钻井液中黏土含量高、分散性强的钻井液则常表现出这种现象。

(2)高温减稠

钻井液经高温作用后,动、静切力下降的现象称为高温减稠。主要表现为动静切力下降。在劣土、低土量、高矿化度盐水钻井液中经常观察到这类现象,它不是由于钻井液组分变化而纯系高温引起的变化。在实际使用中它表现为钻井液井口黏、切逐渐缓慢下降。而这种下降用常规的增稠剂也难以提高。由于严重的高温减稠可导致加重钻井液重晶石沉淀,因此,在使用中也应充分注意。一般可采用表面活性剂或适当增加钻井液中黏土含量的办法加以解决。

(3)高温固化

钻井液经高温作用后成型且具有一定强度的现象称为高温固化。凡发生高温固化的钻井液不仅完全丧失流动性而且失水猛增。此种情况多数发生在黏土含量多、Ca2+浓度大,pH高的钻井液中。

实践证明,该钻井液经高温作用后,常表现出四种不同的现象,即高温增稠、胶凝、固化及减稠。这些现象不仅发生在不同的钻井液体系中,而且同一钻井液体系不同条件下,都有可能出现。这充分说明了高温对钻井液影响的复杂性。

2.3.2.2 高温对钻井液造壁性热稳定性的影响

钻井液经高温作用后,失水增加,泥饼增厚是常见的现象。其增加程度视钻井液体系不同而异。但有的钻井液体系,如SMC-SMP盐水钻井液体系却表现出相反的结果即高温作用后钻井液滤失量降低,泥饼质量变好。前者表现为井口温度下的滤失或HIHP滤失增加,井愈深,温度愈高,增加愈多。后者则钻井液愈用性能愈好,且表现出井愈深、温度愈高,使用时间愈长,效果愈好的趋势,即呈现出高温改善钻井液性能的趋向,见表2.3。

表2.3 高温对钻井液造壁性的影响

2.3.3 高温降低钻井液的pH值

实践证明,钻井液经高温作用后pH值下降,其下降程度视钻井液体系不同而异。钻井液矿化度愈高,其下降程度愈大,经高温作用后的饱和盐水钻井液pH值一般下降到 7~8。这种pH下降必然会使钻井液性能恶化,影响钻井液的热稳定性,使用中钻井液体系这种经高温后pH值下降的趋势,一般不能用加烧碱的办法来解决,加碱愈多,pH值下降愈厉害,钻井液性能愈不稳定。一般采用表面活性剂则可抑制体系pH值的下降或采用较低pH的钻井液体系。

2.3.4 高温高压对泥浆密度与分散性的影响

随着井深的增加,地层的温度和压力也会不断地增加,钻井液的性能会显著变化。其中,密度是发生变化的重要参数之一。而井眼内钻井液密度是进行各种钻井施工和设计的必要的基础数据,高温高压环境下的超深井钻井液密度不再是一个常数,而是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变化。钻井液的高温高压密度特性直接关系到井眼内静液柱压力分布和循环压耗大小的准确计算。为了更加准确的预测钻井液在高温高压下的真实密度,高温高压水基钻井液的p-ρ-T特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国内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深井、超深井钻井数量持续增加,深井、超深井地层复杂,井下温度和压力高,钻井液密度易发生变化可能导致一些井下复杂情况发生。从这个角度上讲,对于深井、超深井而言,研究高温高压情况下的钻井液密度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4.1 高温高压条件下钻井液中固相的体积变化

根据美国石油协会(API)的规定,按照固相颗粒粒径的大小可将钻井液中的固相分为黏土(API胶质)、泥和砂(API砂)三大类。其来源主要是黏土粉中的无用成分、岩屑、加重材料(如重金石)等。高温高压下钻井液的密度发生变化可能受到这些固相体积受热膨胀、高压缩小的影响。

(1)高温高压下钻井液中黏土颗粒的体积变化

有研究表明,钻井液中的黏土成分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其特性会发生较大变化。根据前面(2.1.1部分)的说明,黏土水化分散性增强,ζ电势升高,颗粒周围形成较常温下更厚的水化膜,即发生高温分散现象。当钻井液中的黏土含量超过一定上限值时,钻井液在高温下发生高温凝胶现象:黏土迅速增大甚至凝聚成团。此时,与黏土颗粒的高温分散作用相比其自身的体积变化可以不予考虑。

目前尚无找到直接与钻井液中黏土颗粒体积变化对钻井液密度影响相关的研究,推测黏土颗粒本身的体积变化应当与无用固相相似。

(2)高温高压下钻井液中有害固相的体积变化

钻井液中的岩屑、黏土粉中的高岭石、伊利石等不能造浆的成分在钻井液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普通不含加重剂的钻井液中比重更大。岩屑被钻头研磨或切削掉后,受力状态发生变化,体积相应变化;之后被钻井液携带不断上浮至井口排除。这期间岩屑体积不断变化,影响处于井筒环空部分的钻井液的密度(图2.3)。

图2.3 井下岩屑应力状态分析

已有的理论推导和计算表明,在10000m深孔条件下,取高温300℃、高压260MPa,计算出钻井液中的有害固相变形在0.25%~0.45%之间(图2.4)。

图2.4 温度及压力引起的岩屑体积变形

根据上图可知,线A的宽度由下到上在27~49之间,线B的宽度在30~46之间。

估取总体岩屑变形为40,即0.4%。假设上返钻井液中固相体积含量为5%,则由于固相成分体积发生变化引起的钻井液体积变化量为:

科学超深井钻探技术方案预研究专题成果报告(中册)

钻井液密度变化量为:

科学超深井钻探技术方案预研究专题成果报告(中册)

如果钻进10000米超深井所用钻井液密度为1.76g/cm3,由于固相体积变化引起的钻井液变化量为0.0007g/cm3,这种影响是很小的。

2.3.4.2 高温高压下钻井液中液相的体积变化

高温高压对钻井液密度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钻井液中液相成分高温高压条件下体积变化的影响,而且从已有的前辈的研究结果说明,液相对钻井液密度的影响要远大于固相的影响。这是可能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液相组分在钻井液中占据了相当主要的部分,液相的微小变化累加起来结果可能会被放大;其二液相分子间作用力小,受温度影响后比固相分子更易发生变化。

根据同济大学祁德庆等编写的《工程流体力学》一书的描述:实验指出,在一个大气压下,温度较低时(10~20℃),每增1℃,水的体积改变1.5×10-4。温度较高时改变量约为T×10-4。

由此可大致推导出,当钻井液温度升高至300℃时,流体的体积变化量约为:

科学超深井钻探技术方案预研究专题成果报告(中册)

是其原体积的0.0017倍。

钻井液密度变化比率为:

科学超深井钻探技术方案预研究专题成果报告(中册)

假设超深井钻井液密度为1.76g/cm3,则单由于水基钻井液中水介质高温体积变化所引起的钻井液密度变化量为:0.003g/cm3。由此可看出液相体积变化对钻井液密度的影响要比钻井液中固相含量的影响大一个数量级。

2.3.4.3 高温高压对钻井液密度的影响

密度特性主要决定于体积的变化,而体积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温度的影响表现为膨胀性,压力的影响表现为压缩性。高温高压密度测试主要测量钻井液在不同温度、压力组合状态下的体积相对常温(室温)、常压下体积的变化量,试液体积变化量由吸入或排出多少来计量,然后用称重法得到。已知常温常压下的试液密度和体积时,根据质量守恒原理计算出每种温度和压力组合状态下的试液密度,即

科学超深井钻探技术方案预研究专题成果报告(中册)

式中:ρ(p,T)为压力p和温度T下的试液密度,g/cm3;ρ0为钻井液初始密度,g/cm3;V0为试液初始体积,m3;ΔV为体积变化量,m3。

(1)温度对钻井液密度的影响

根据王敏生(2007)等使用高温高压钻井液密度特性试验装置对胜科1井现场配制的超深井钻井液、王贵(2007)等实验室内钻井液的研究,压力为10MPa、30MPa、50MPa时温度对密度的影响如图2.5、图2.6所示。

图2.5 温度对钻井液密度的影响1

图2.6 温度对钻井液密度的影响2

图2.5中的曲线关系为:

10MPa时:R2=0.9998;ρ=-1×T2+0.0007T+1.7408

20MPa时:R2=0.9999;ρ=-1×T2+0.0008T+1.7363

30MPa时:R2=1;ρ=-1×T2+0.001T+1.7266

由图2.5可知,压力一定时,随着温度的增加,钻井液密度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在压力50MPa、温度60℃时密度为1.758g/cm3,而温度达到150℃时,密度降为1.703g/cm3,下降幅度约为3%。同时,在相同压力下,随着温度的增加,其下降趋势更加明显,表明高温下钻井液更加具有可压缩性,曲线非线性程度更严重。从图2.6可以看出,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水基钻井液的密度与温度呈二次曲线的关系。并且密度的下降幅度在几个百分点内。

(2)压力对钻井液密度的影响

压力对钻井液密度的影响见图2.7和图2.8。

图2.7 压力对钻井液密度的影响1

图2.8 压力对钻井液密度的影响2

图2.7中压力与密度可用直线关系描述为:

100℃时:ρ=0.0004p+1.7102,R2=0.9997;

120℃时:ρ=0.0006p+1.6771,R2=0.9999;

140℃时:ρ=0.0007p+1.6408,R2=0.9996;

170℃时:ρ=0.0009p+1.5664,R2=0.9986。

由图2.7可以看出,温度一定(温度分别为60℃、90℃、120℃、150℃)时,钻井液密度随压力增加而增加,当压力增加到某一值时,钻井液密度不再明显增加。对比曲线2、图2.7可知,钻井液受温度影响较大,受压力的影响较小。从图2.8可以看出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水基钻井液的密度与压力呈线性关系,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直线的斜率的逐渐变大。

(3)理论模型的推导

目前已有的分析钻井液密度在高温高压下的变化规律的理论模式很多,大致可将钻井液密度随温度和压力变化的模型可分为复合模型、经验模型两种。

对于复合模型来说,钻井液由水、油、固相和加重物质等组成,每种组分的性能随温度和压力而改变的情况有所不同。在确定了这些单一组分的高温高压变化规律后,便可以得到预测钻井液密度变化的复合模型。这类模型大同小异,以Hoberock、Scolle等的模型为代表,在模型中考虑了钻井液中不同液相成分的压缩性和热膨胀特性,同时忽略了固相的压缩和膨胀性。使用复合模型需要对钻井液的不同成分(水、油、固相等)分别进行试验,掌握其规律,因此其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

经验模型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使用精度尚可。该模型只需对所用钻井液进行有限的几组试验,以确定模式中的常数,然后便可根据该模型计算钻井液静液柱压力和当量静态密度大小。由于实验设备的限制,试验压力与温度与实际温度、压力尚有一定距离,且液相成分复杂,因此只能采用经验模式。对图中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方程

科学超深井钻探技术方案预研究专题成果报告(中册)

式中,x1为表示温度,℃;x2为表示压力,MPa。

由方程(2.6)可知,若井底压力为100MPa、温度为220℃时,密度变为1.62g/cm3,与常温1.75g/cm3 相比时降幅为7.5个百分点。根据上述模型,取低温梯度2.5℃/100m,地表温度为25℃,当井深超过10000米后,温度和压力对钻井液密度的影响应在几个百分点之内。

根据王贵等研究,对实验数据分别进行五种模式回归:

线性形式:ρ=ρ0(a+bp+cT);

多项式形式:ρ=ρ0(aT2+bT+cp+dpT+e);

对数函数形式:ρ=ρ0ln(aT2+bT+cp+dpT+e);

指数函数形式:ρ=ρ0exp(aT2+bT+cp+dpT+e);

经验模型:ρ=ρ0exp(aT2+bT+cp+d);

计算出各回归模型的回归系数、相关系数、回归平方和,剩余平方和以及F值。通过对回归模型进行F检验,优选出最优模型。最终得出本文所举例子中钻井液密度与温度压力间的关系式为

科学超深井钻探技术方案预研究专题成果报告(中册)

表2.4 模型误差对比

由表2.4可以看出,采用王贵等的指数模型计算得出的水基钻井液密度模型具有更高的精确度。

2.3.5 高温增加了处理剂耗量

经验表明,高温钻井液比浅井常规钻井液消耗多得多的处理剂,表2.5是美国统计数据。

表2.5 不同温度对处理剂的耗量变化

虽然此资料记载的数据不一定适用于各类钻井液,但是随着井深增加温度升高,钻井液处理剂耗量明显增加的总趋势是相同的。其原因有二:其一是为维持高温高压下所需的钻井液性能要比低温消耗更多的处理剂;其二是为弥补高温的破坏作用所带来的损失而作的必要的补充。因此,温度愈高,使用时间愈长,处理剂耗量必然愈大,且增加了深井钻井液的技术难度。

LSYP是钻井液的哪个性质

刚查了下资料 钻井液性能测试标准中没有 LSYP这个性质
按照API(America Petroleum Instistite)推荐的钻井液性能测试标准,需要检测的钻井液常规性能有:密度、漏斗粘度、塑性粘度、动切力、静切力、API滤失量、HTHP滤失量、pH值、含砂量、固相含量、膨润土含量、滤液各种离子浓度。

泥浆参数检测与监测

8.2.1 泥浆性能检测

超深井钻探由于井深、温度高、压力大,对钻井液要求严格。特别是在深井段,随着深度的增加,泥浆温度、压力也逐渐升高,对高温高压条件下钻井液性能的实时检测尤为重要,现场泥浆工程师将根据检测结果实时对钻井液进行调整和完善。因此,除了API标准要求的常规检测外,需要增加高温检测项目,因此需要在现场建立泥浆实验室,并配备高温高压方面的检测仪器。

需要配备的高温钻井液检测仪器:高温滚子炉、高温高压滤失仪(动态及静态)、高温流变仪等。

8.2.2 钻井液泥浆监测系统

钻井泥浆监测就是在钻井过程中,对泥浆性能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存储和间接计算,并利用这些基础数据实时分析泥浆性能,指导钻井施工。经过长时间的数据积累,可以为钻井方案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在钻井施工过程中,钻井泥浆监测系统可对泥浆各项性能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处理和动态显示,并结合其他钻井参数,建立起各个参数间的数学模型。

(1)现场泥浆检测的主要参数

钻井液的黏度、密度、温度、流量及泥浆罐液面高度等。

(2)钻井泥浆监测系统组成

钻井泥浆监测系统由现场测量仪表、通信线和计算机组成,如图8.1 所示。现场测量仪表包括电磁流量计、液位监测计、泥浆密度监测计和泥浆黏度监测计等。下面主要就电磁流量计和密度计这两项最主要的监测设备作介绍。

图8.1 钻井泥浆监测系统组成

1)电磁流量计。为了测得泥浆管道中的泥浆流量,采用电磁式流量传感器测量流量。流量计的测量管是一内衬绝缘材料的非导磁合金短管。2只电极沿管径方向固定在测量管上,电极头与衬里内表面基本齐平。励磁线圈以双向方波励磁时,将在与测量管轴线垂直的方向上产生一工作磁场。此时,如果具有一定电导率的流体流经测量管,将切割磁力线,感应出电动势E。电动势E正比于工作磁场的磁通量密度B、测量管内径d与平均流速v的乘积,即E=kBdv(k为比例常数)。电动势E(流量信号)由电极检出,经过信号调理、AD(模拟数字转换器)转换,变成数字信号传送给单片机,最后通过通信总线传送给工业控制计算机。电磁流量计结构如图8.2 所示。

2)密度计。密度计采用放射源产生的伽马射线穿过管道中的被测介质,其中一部分射线被介质散射和吸收,剩余部分被安装在管道另一边的探测器所接收。介质吸收了多少射线,与被测介质密度成指数关系;通过相应的计算,就可得到管道中泥浆的密度。密度计采用单片机控制,通过通信总线与工业控制计算机相连。用户可在上位机中设定参数;测量到的实时数据,也可通过通信总线传送给上位机进行显示、存储。密度计结构如图8.3所示。

(3)泥浆监测数据处理

根据现场测得的泥浆数据,采用综合加权评分法进行编程,对泥浆多项性能指标(流动指数、塑性黏度、悬浮能力及钻头水眼黏度等)进行分析,以判断泥浆质量的好坏。根据经验和钻井技术要求,给各项指标确定权值。流动指数对流型和洗井质量影响很大,是指标中最重要的一个;塑性黏度不但决定了泥浆携带岩屑的能力,而且影响钻进速度;泥浆凝胶强度和结构影响泥浆悬浮能力;失水量是钻井液性能的重要参数,也是衡量泥浆护壁效果的指标之一;钻头水眼黏度既影响泥浆的抗剪能力和稀释能力,又影响钻进速度。根据相应的权值进行计算,并考虑泥浆配比中的各种成分,可得到最优泥浆配方。另外,在影响钻进速度的许多变量中,泥浆的性能参数是比较独立的,只受井筒地质条件影响;但泥浆类型及其性能变化却对钻压、转速和水力因素的配合有很大影响。所以对采集到的实时泥浆数据要进行相应的处理。最优泥浆密度由下式求得:

图8.2 电磁流量计结构

图8.3 密度计结构

科学超深井钻探技术方案预研究专题成果报告(中册)

式中:ρm为最优泥浆密度,kg/L;Pk为地层孔隙压力,MPa;H为井深,m;Δρ为附加泥浆密度,常取0.03~0.05kg/L。

钻头钻速和泥浆的运动黏度有一定的关系。可根据泥浆黏度、密度和泥浆流量反算出钻头的机械钻速与实际钻速(通过测量得到)的相对比。

8.2.3 仪器控制及分析软件初步编制

基于计算机平台,利用VB计算机语言和相应的数据库,编写高温高压泥浆分析软件,以高效科学地管理室内和现场泥浆数据、便捷直观地显示泥浆各项性能随温度压力的变化图表、科学精确地预测较高温高压时的泥浆性能。

Visual Basic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可视化的开发环境,是Windows下最优秀的程序开发工具之一。利用Visual Basic可以开发出具有良好交互功能、良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的应用程序。

VB的特点:①可视化编程;②事件驱动机制;③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④支持多种数据库访问机制。我们可以想到的程序90%都可以用VB来开发和实现。从设计新兴的用户界面到利用其他应用程序的对象,从处理文字图像到使用数据库,从开发小工具到大型企业应用系统,甚至通过Internet的编辑全球分布式应用程序,都可以利用VB来实现。因此,我们选用VB来进行该软件的设计。

软件主要功能包括:室内数据导入、现场数据导入;泥浆各项性能随温度压力变化曲线,包括综合图和分组图;井下具体位置的泥浆性能查询,具体包括温度、pH值、润滑性、失水量、黏度、胶体率、密度,地层膨胀量,乳化效果;较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泥浆性能预测;泥浆性能数据修改、导出、打印。

软件结构图:见图8.4。

图8.4 软件功能结构图

软件数据流见图8.5。

软件系统包括的数据流有技术员对数据的录入;室内实验员对数据的录入;软件将泥浆数据以图表的形式可视化显示;管理人员对泥浆数据的查询;管理人员对泥浆数据的修改;软件对较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泥浆性能进行预测;泥浆性能数据打印输出。数据流图如下:

图8.5 软件数据流程图

可视化效果见图8.6至图8.11。

图8.6 泥浆分析软件模拟界面图

图8.7 温度随井深变化曲线

图8.8 pH值随温度变化曲线

图8.9 黏度随温度变化曲线

图8.10 失水量随温度变化曲线

图8.11 泥浆摩阻系数随温度变化曲线

关于钻井液性能测试报告和钻井液性能评价标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钻井液性能测试报告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钻井液性能评价标准、钻井液性能测试报告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上一篇:智能门锁的应用领域都有哪些
下一篇:aiops怎么学(aiops百度百科)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